犹记得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因为全班气氛沉闷,总说我们不睬她,点名按顺序一个一个发言。课间操的时候每个班要喊口号,彰显班级精神风貌,作为优秀班级我们俨然像是闷声雷,口号既不响亮也不整齐。班主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竟然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深究这个问题,让我们自己反思为什么喊不好口号,一个个发言。
带头人依赖心理:总在等待一个带头人
班级荣誉感大家都是有的,高中学习的压力也是让人想要呐喊的,只是我们都想喊出来,心中却充满杂念。没有人一起喊口号怎么办?摆出一副积极向上精神勃发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笑?于是,每个人期待着有个带头大哥,喊出一嗓子,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不敢回应内心真实的想法。
由此触及其他,我们都需要一个楷模,一个精神领袖。他可以是我们心目中所期待的更美好的自己,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甚至只是一句话,将真正的自己从深潭唤出,在沉默中爆发出小宇宙,无论这个振臂一呼的是他人还是自己,都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正视内心:我为自己代言
一颗心,一张嘴,一支笔,我们有许多可以可以表达自我的媒介,却常常无法正视内心的想法。关注外界并不是错,只是也需要留出一点点时间,将脑袋里打架的每个“我”安抚好,将疑惑厘清。《脑内中毒大作战》中的女主角,脑袋里能开起圆桌会议,那里有小女孩儿一般的她,有理性如经历世事的大叔般的她,有挑逗欲望的她……彼此斗法,每个人内心也有葛藤纠缠的自我,加上外部世界的社交群体与庞大的信息流,很难关照到心里幽微。正是因为自我很难发现,当我们看到听到时,更要听清看清,正视自己。走出第一步总是难的,只是当你开始走了,路就会渐渐显现。若大家一起走,那便能走出一条大道了。
口号:众人的参与度与语言选择
《诗经·秦风·无衣》篇 慷慨激昂,鼓舞斗志,战场号角般点燃同仇敌忾,共赴国殇的热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质朴无华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一幅战前景象。 饮一碗酒,蒸腾豪气万丈;击一场鼓,奏响战斗篇章:唱一阙歌,喊出心中理想。语言何其重要,以至于乡音传来,能令战士自动丢兵卸甲,流下男儿泪。语言何其重要,以至于一首好诗,能得知音赏识唱和华美篇章,千年仍传诵。
当时的班级口号之所以唤不起大家的热情,多少也与口号本身有 很大关系。课堂上的反思和交流后,班主任让我们各抒己见,选出了能代表同学想法和班级精神的宣言。
第二天,带着新的口号和疑惑解决的内心,大家都成了带头大哥,齐呼口号,脆生响亮,一扫昨日颓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