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文化奋斗禅
第二讲:禅心致用
【原偈】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
【探玄】
第一句:恩则孝养父母
心平偈,除了前两句是禅心奥旨之外,以下诸句,无不是修禅之行法也。
义在行中解,理由事能显。修无修修亦要修,人生岂能空白头?
一、恩则
恩则,就是讲究报恩这个真理规则。报什么恩?上报四重恩是也。哪四重恩?即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佛恩也。上报四重恩,是人间规则,也是成就佛格修炼的规律,铁定要遵守。本偈语讲的是父母恩,故下面主要说的是这方面的禅法妙义。
(一)三恩
恩者,三恩也,即:知恩;感恩;报恩。中土文明孝道禅,一心三恩,同时具足,成就孝子,菩萨特色自然在其中矣!
大家都比较熟悉中华文明孝道文化,但是,无相颂之所以是无相颂,就是说,禅道心性学问是以体证真如理体实相般若为根本,最终落实在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上。这就与儒家的孝道,有着天壤之别了。
学而知恩。知则感恩。感而报恩。
1、知恩
学而知恩是圆解,听经闻法善根增长故。
2、感恩
知则感恩是圆通,父母有感,孝子有应 ,感而遂通。
3、报恩
感而报恩是圆融,心中有感,起而行动,愿力所使然也。
菩萨道孝子,报恩无尽,是发心立愿,契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频道,殊胜光明人生,无上法喜禅悦,不可思议也。怎么样发愿呢?大孝至爱的地藏王菩萨摩诃萨,现在是娑婆世界代理佛,属于校长,地藏大愿就一个,是菩萨道孝子都要学而致用的,那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
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当年在地狱一发誓愿,地狱净空,就是说,当时,地狱众生都得救度了。可见,发愿即禅,顿发菩提心立菩萨愿,顿然度尽众生无所度,成佛有余矣!
故知,大中华禅文化的行愿文化里,孝道文化排第一。在孝道文化里,孝愿功能启动并运用排第一。先立一愿,即地藏愿;然后一心三恩,即知恩,感恩,报恩。合起来说,也就是“ 一愿三恩。”
不忘初心使命禅二、孝养父母
(一)五养
一愿三恩是基础,展开就“五养”“十德”。这里,我们先谈五养是什么。
在人间伦理学范畴,儒释道的孝道文化也是有着天然同一性的特征。禅行者需要当下承担的是报恩心,是孝心的呈现版本。只有孝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报效父母的报恩行动。配合大中华禅文化五行统一论智慧大厦之结构,我们从禅宗心性本体出发,也有五种孝养的使命担当,容摄在菩萨道六度万行版本当中。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系统功能里,是属于“恒顺众生”板块的内容。五养之具体内容是:一者养父母之身;二者养父母之心;三者养父母之性;五者养父母之道;六者养父母之德。今儿再就此禅道孝行内涵,分别略说如下 :
1、恩则孝养父母之身
保证父母吃穿用度具足无忧;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定期检查身体状况;教父母养生学问及方法;陪同父母早晚健身;给父母洗脚,按摩捶背;供养给父母养生素食,及品鉴茶道,等等,是为孝身功德圆满成就。
2、恩则孝养父母之心
不违背父母想法,如父母之意,顺父母之心,成就父母之愿,常常哄父母开心,令父母高兴,是为孝心功德圆满成就。
3、恩则孝养父母之性
了解父母脾气秉性,帮助父母降伏其心,避免父母发脾气,善巧方便调伏父母不良习气与个性,转化掉不好的习性,不畏艰难,全心全意完成化父母之性之孝性使命,是为孝性功德圆满成就。
4、恩则孝养父母之道
佛化家庭,全体禅修,悉发菩提心,参禅悟道,即是举家有道,否则不名“家道。” 那就是要做到:陪同或带领父母打坐修禅,陪同父母读经念佛。陪同父母完成祖国佛教名山朝圣禅修之旅,等等,是为孝道功德圆满成就。
5、恩则孝养父母之德
陪同或者带领父母日行十善,围绕社区捡垃圾等;陪同或者带领父母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处当义工培植福报;陪同或者带领父母时常去放生;陪同或者带领父母常做公益慈善;陪同或者带领父母常行布施,供养三宝;陪同或者带领父母完成去祖国佛教名山胜地朝圣禅修之旅,等等,如此落实,即是为孝道功德圆满成就。
一乘圆教如来禅(二)十大孝德
光有一愿,三恩,五养,虽然也很殊胜圆明,但是,还不是究竟圆满。菩萨道孝子还需要加行全方位的佛格锻造和修炼。故,在报恩频道,落实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形成十种伟大孝愿之功德,才是中华禅文化行者学者学道者真实孝心的本分担当。下面说明十大孝德内涵。
1、敬德之孝
礼敬诸佛于父母,打造菩萨孝子之敬德,普同恭敬,即为法身。法身是生命一体三身里面法身,报身,化身之一。
2、口德之孝
称赞如来于父母,发扬家道传承之家风,以彰显父母祖先之德能,扬父母祖先之孝名,故古代曾有名教存焉。
3、施德之孝
广修供养于父母,衣食无缺,精神食粮也不能缺,那就是打造书香门第,不光为了孩子,也是为父母。
4、谦德之孝
忏悔业障于父母,消除贡高我慢,恢复恭敬心。谦德之效就来自于谦德之孝。不二法门。
5、和德之孝
随喜功德于父母,和光同尘之法也。总结父母优点,向父母第一任老师终身学习,和其光是也。父母有什么缺点过失,都要包揽过来,看成自己问题,此即同其尘是也。随息功德妙行,从光和尘,两个方面成就,才是真孝啊!
6、智德之孝
请教真理智慧于父母,请教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于父母,请教六度万行使命禅于父母,请教禅宗公案禅诗偈语和语录于父母。时不时地向父母咨询人生问题,求教于父母祖先,第一任老师永不下岗,尊师重道在家庭圆满,多大福报呀,若如此修,则智德圆满。
7、恩德之孝
请佛住世于父母,延长父母祖先之寿命,报恩自然就长久,生命孝根绵长久远之道,通达未来佛,长寿秘诀也。
8、进德之孝
常随佛学于父母,向父母祖先看齐,继承家道全部圣贤智慧于文化传统,勇猛精进报四重恩,则精进波罗蜜之菩萨品德速得圆满。
9、仁德之孝
恒顺众生于父母,仁德在忍德上成就,忍辱波罗蜜修炼程序,必将到达无生法忍高度,菩提果熟于仁德之孝矣!
10、功德之孝
普皆回向于父母。把自己修行一切善法,一切佛法,一切禅道之法,所获得的功德,全部及时回向父母祖先,愿他们悉发菩提心,离苦得乐,念佛成佛,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学以致用,把六祖慧能大师教给我们的“恩则孝养父母”之愿力,落实今生今世的一切言行之中,才是圆满人生。
一个孝字的禅道系统,即中土文明孝道禅,可以具足圆满完成:人生佛教生命禅修炼,人间佛教生活禅修炼,不忘初心使命禅修炼,声闻缘觉解脱禅修炼,大乘顿悟祖师禅修炼,一乘圆教如来禅修炼。
大乘顿悟祖师禅(三)孝行六本
孝行即孝性,心性是其根本看不见,显现出来就是孝行之相。古德说:得本不愁末。我们也知道:根深叶自茂矣!为突出报恩行动力和执行力之重要,故用孝行来慧解禅心。
1、何其孝行,本自圆融。
2、何其孝行,本来清净。
3、何其孝行,本来具足。
4、何其孝行,本不动摇。
5、何其孝行,本兴万法。
6、何其孝行,本无生灭。
声闻缘觉解脱禅(四)孝心宽广
1、小孝
全心全意孝养今生自己父母。
2、中孝
全心全意孝养天下父母,敬老爱老。
3、大孝
人民是我衣食父母,我是人民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至孝
大孝至爱,以无量众生为父母,慈悲喜舍普门广度,全心全意为众生,行愿无尽永无疲厌。
小结:
六度波罗蜜行法,俱含在孝行当中。大中华禅文化之孝愿力,无所不包,无所不办,所作皆成。诸君何不践行之,以期当下圆满人生呢?
切记:孝恩难报。人不能开口就说自己孝,要说自己不孝,才是孝。孝是个永远答不完的课题,只能继续努力,永恒努力,这就是禅心孝道,不二法门也。
人间佛教生活禅第二句:义则上下相怜
一、义则
义则:于法来说,就是道义规则,言行轨则亦在其中也。
义者:于人来说,乃为人生诚信之大体也。诚信之有无,在于诚心大小虚实也。
针对凡夫之人讲义而又做不到,上下相侵,互为伤害,实可怜悯之现状,六祖慧能大师慈悲为怀,给予提点,故有此句偈语矣。
孝道文化之义,及孝义。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主人公宋江,小时候就有这个外号:“孝义黑三郎。” 可见,稍微有点名望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义”字所包含的厚德能量。
侠义心肠,是乐于助人为乐。仗义直行,是禅道心性学问功夫的证明。义薄云天是舍己为人的奉献。奉献人生是有觉悟菩萨的使命禅境界。义,密义中通于六度。国学经典《素书》里说义者,赏善罚恶,其实就是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但不自净其意,就不是佛教。单独修善,不修道,就成了人天福报确实很大,而未能离开六道轮回。如果有人问,义字禅学里怎么个讲法?你就直言以告知曰:“ 行六度,即是义。” 若不行六度,则诚意正心,全无着落处。
人生佛教生命禅二、上下相怜
1、亲子关系
家庭三代同堂四代同堂,都是这种亲子关系,上有父母祖先,下有子孙后代。
怜:相互体谅,相互珍惜,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成就。
能做到这五个相互,就是上下相怜,就能对得起六祖慧能大师吗?还差一点。那就是要通过义则上下相怜,来明心见性成佛作祖,才是圆满答案。
对上圆满慈父慈母的功德。
对下圆满孝子贤孙的功德。
而不是逼迫上下两代人都来如自己的意,不如己意,就批评指责抱怨,吵闹不休,对抗到底。要翻身得解放,就是反过来活,自己上如父母意,下如子孙意,则义气澎湃,家道可兴也。
上对下行慈,下对上行孝。即是上下相怜,家和万事兴得成就矣!父慈子孝,历事炼心,验证己心是否调伏,是由心性出发,禅修功夫深浅厚薄之掌控如何所决定的。自己生命自己做主,自己不努力改变习惯,不能适应家人和社会,连一份工作都不能长久,因果不虚,立竿见影矣!
2、社会关系
上下关系,即家庭、家族、家乡、家企、家业、家国、家天下,七层莲花花瓣。其种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都要运用这个慈悲方法,才能解决现实发生的一切问题。
家庭是道场。社会是道场。单位是道场。修炼自己是内圣功德。对别人慈悲是外王境界。
上下左右,全都逢圆,就是圆通、圆明、圆融、圆满的心灵理路。
香海师资班欢迎您第三句:让则尊卑和睦
世人皆知,有礼让三先。
谦让之道。让则得。争则失。天下是让出来的。让,故谓之曰:内圣外王之道也。
让人即是让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智者让,愚者争。《道德经》云:“ 圣人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开悟的禅师又有不一样的行法,比如永嘉玄觉禅师,他就专门说出:“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一心为他,无我利他,那就是登十地的大菩萨,即圣位菩萨。在这个行位之前,都是自利利他,属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层面的菩萨,即三贤位菩萨。禅宗顿悟者,十地顿超,那就契入等觉佛之法王位了;而最高是妙觉佛,与法身等一。
香海禅商班欢迎您第四句:忍则众恶无暄。
一、忍则
忍辱,忍让,忍耐,这些品质和能力,都是觉悟人生所需的道德资粮能够快速积累的规律及规则。也是人间佛教生活禅讲究的处事原则。
1、堪忍而不动
禅道修炼,忍辱波罗蜜,专门向不如己意的方面去历练。日常也好,不正常也好,都要做到“宠辱不惊。”这种如如不动禅定境界,是忍辱波罗蜜修炼的一个基础功夫。真如苏东坡大居士所说:“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称讥毁誉苦乐忧喜等八风来考验或侮辱你,你还能不能坐得住?一者不为得失动。二者不为毁誉动。三者不为贫富动。四者不为名色动。这些做到了,也是人间善。大乘菩萨道只言: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即六度万行。
2、增长忍辱力
怎么获得忍辱力?按照《须真天子经》所教导,菩萨行四种事能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何等为四?
一者待遇人如父母爱其子,亦如自身无异。
二者若得痛苦击打伤害身体,记无有身,而不愁忧。
三者己得解空,离诸所见。
四者身所行恶常自责悔,他人所作见而不证。(这说的是不去证明别人的错误)
3、終止抱怨习气
有了忍辱功夫,就可以控制情绪,再也不被习惯所害了。终于可以停止向外批评,指责,抱怨了。
4、自我控制力成就
忍辱波罗蜜修好,就能控制住嗔心不令发作,渐渐消除。贡高我慢心,也可控制住,并渐渐消除。但是,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修炼大智慧,明心见性,一切皆成,得大自在,大解脱,大自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就都能炼成了。
5、跟布袋和尚学忍辱
布袋和尚有偈语云: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香海禅寺是您家二、众恶无喧
最大的罪业,就是五逆十恶。“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 身恶有三种: 一是杀人夺命;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三是邪yin,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 这三种都是身体行为故称为“身恶”。 口恶有四种 :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 二是两舌,撒搬弄是非等;三是恶口,四是绮语。意恶三种:贪欲。嗔恚。愚痴。”
根据六祖慧能大师的本句偈语,“忍则众恶无喧”,得出一个结论:忍辱即是清净。众恶无喧,当然就清净了。本句偈语,显义还是用来修炼自己心性的方法,完成内圣之道为主。只要心中有众恶,就要忍辱波罗蜜加持过关。心中无众恶,就感召不来外面境缘的恶相围绕。只要忍辱波罗蜜修炼好,内在众恶和外在众恶,就都无喧了,老实了,也就是内外一起清净了。
忍得住,就是布施,布施了清净故。忍得住,就是持戒。忍得住,就是禅定。坚持忍得住,就是精进。忍得住,就是般若大智慧。
一忍俱含六度,六度即一忍。众恶无喧,就回归了无上大涅槃,真常寂灭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