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足与不足

作者: bitbang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21:06 被阅读61次

起初读《周易》,实在太晦涩。本着研究国学的热情,硬啃了几个卦,不知所云,谓天书尔。

后来,网上谈起朱熹的《周易本义》写得好。又去啃,比先前是通俗了些,有点说文解字的味道。看了一会儿,仍不知何用,又被我弃之一旁。

直到一位中医界的朋友,医好了我的腰病之后,向我推荐了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

看了一集,甚好。

于是,赶了两天全看完。写下这篇以做观后感。

01 易经是哲学还是科学?

现代人似乎都有个毛病,一边在捧科学,一边又在骂科学。凡是碰到某些艰涩难懂的或高端洋气的都冠之以科学,说科学家已经证明了XXX。凡是碰到环境污染人心不古的又把罪名冠给科学,说科学正在让人类走向灭亡。即使是曾仕强这样的国学大师,也难以免俗。

一般遇到这类既骂又捧的,往往不是对象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人是矛盾的。

他在当面捧你高高的,转脸就骂你。

动植物不会矛盾,唯独人会矛盾。这是人的特性之一。

易经就是一类讲矛盾的学说。

它不能称之为科学,可称之为哲学。

举个例子就能明白:

阴阳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阴阳可以互相转化。(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阴阳合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凡是矛盾,都可以划分出阴阳来。

这便是易经在哲学上的运用。

易经没有边界,因为它是哲学,哲学概念都是互通的。

无所不包,无所可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谓之太(一大一点)。太极也。

02 易经的实用和灾祸

哲学一旦落到实用,就容易弄出灾祸来。相对于某马某绿的灾祸,易经就好多了。易经的实用性,要么就算算卦改改建筑忽悠群众之外,就只剩脑子里的一堆易理罢了。那堆易理归结起来,也就一句话: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这么自然主义的易经,怎可能跟那些 “ 以千年前腐朽的条规为王道,屠杀异族为己任” 的灾祸可比呢?

易经的算卦,只是玷污了易经本身,以及迷惑被算者的一段人生轨迹而已。

易经正在于它的不辩,损害了自身。

也正在于它的不辩,让它依旧长存而神秘。

03 易经要解决的问题

几千年前的某天,伏羲闲来无事,盘蜷在一棵古树下。长绵的蛇身感知着地表湿润的土壤黏质,昨日下的雨水依旧浸渍着这片土地,没有流散。眼前河流汩汩而去,恒动不止。再看天上,翻滚的阴霾云朵已经散去,留下一堆零零散散的细云长丝,干净了许多。本是一场心惊胆颤的暴雨,过去之后理应一片狼藉脏乱,然而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山林景象。这让在一旁正静静观察的伏羲灵光一闪。那一道已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天上的水,从何而来?

凡信宗教的人,都说是神。要么雨神,要么龙王爷。现代的宗教要好些,只相信上帝这么个神,其他都是他创造的自动化的东西。

易经没有假设一个外在的不知有还无的神来解决世间所有问题,而是敏锐地洞悉了一切,用阴阳抽象出所有物体的表象,只概括了其中最核心的东西。

道德经里说成道。

易经了说成太极。

天上的水从何而来?

从地上来。

天地交汇,则为泰。这就是泰卦。

三横为天,三断为地。天不断,地会断。天在下,地在上,天地倒置,表示一切都在循环往复地运动,有运动即为泰。

我们现在很少去关注自然现象。在城市里生活更是日夜颠倒,忙得没时间体察一切。伏羲一画开天,只出了八卦;到周文王的六十四卦。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这些现象。

换句话说,易经是研究自然现象的一个宝库。我们平时来不及思考的东西,都包含在里头。古人替我们想好了。

那么研究自然现象有什么好处呢?

在古代可以预测天气。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由物及人去观测社会的运动现象。

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才。

易经的智慧之处,就是将天地现象归结到人上面去。去解决人的诸多困惑与烦恼。天地既有阴阳,何况人呢?人有男女,也有主从,皆是阴阳。阴阳只不过是一些抽象概念。

谈西方科学,不也是由物及人开展而来?人由一堆原子组成,万物皆有一堆堆原子组成。当然原子还可以再划分下去,这里不再赘述。然而人情世故就不能用原子来说了,你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堆堆原子在运动,岂不很奇怪?易经用阴阳的抽象概念巧妙避开了这个,是其具有先见之处。而西方科学解释人与人的世故情缘之时,裹挟而来的是具体的细得都记不住名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学词汇。实在让人累得喘不过气来。

易经在几千年前就避开这些繁重末节,展开到这个境界,不可谓不叹。

04 易经让中国早熟

易经的“无所不包,无所可包”,“亦大亦小”,“无处不在,无处可在”,含糊而捉摸不定,清晰明断又冷箭藏后。将学的人都一个个逼成了艺术家。人的一生活成一段艺术,也算不错了。

易经看问题总是阴阳,即使全阳的乾卦,也不忘在三、六两爻斥戒几声。全阴的坤卦,自然也不落下。

唯有谦卦,皆是美言。

于是,中国人一个个包着谦卦的皮走着乾卦的路,为何就没有老老实实走谦卦的呢,或者坤卦也好,其他六十一卦也可,为何这些都少到看不见呢?想来人都想成龙罢了,都想着有朝一日“飞龙在天”。

因为易经,中国人过早看清了自己的去路,变得沉稳踏实,勤劳苦干,心实而不慌。

可易经从未说过哪卦好,只是人心总是向往好的。人眼都往乾卦上瞧。

当宗教用不知有还无的天堂和地狱鞭笞着众人,易经则老早就用老天、自然这些无神无魂的物什套住了国人。这个理论高度,在我这位无神论者看来,不知高出西方的古人多少。

易经,太过早熟。

不仅让学他的人早熟,不学他的人也跟着早熟。

这就是易经的不足。

易经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便是易经的不足。

当然这句话也包含在易经里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不足中有足,足中有不足。

海纳百川的易经,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它是故意留下来的。

闭环的易经肯定在伏羲画下八卦图的时候早已预料今天自己的处境,但它也预料到自己不会就此死去。

生生不息则为易。

易经让中国早熟,当殖民时代来临,中国遭受长达一百多年的苦难,几乎一个元朝的长度。人们痛斥易经,痛斥传统,将传统封建的破落四旧全部拆毁,企图抹去沉重的历史痕迹。

可易经还是保留了下来,通过算命,通过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担忧。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国运就像任何一次“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一样,易经老早都算在了里头。

合后的国家,这次都放得聪明了些,在合里面故意造了分。不管社主还是民主,都有分合兼并。这样的形式不是那个古老预言所能预见的。

05 易经真能解决问题?

有人学东西,总要贪有用。易经能算卦,有用。小人大人都学。那么易经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是一道选择题,易经能。算个卦,如同抛个硬币,心中自有答案。

如果这是一道分析题,易经也能。易经有64个卦,64个角度。分析能有64个角度?足以写本书了。

如果这是一道判断题,判断如选择,略。

如果这是一道“从0到1”的创造题,易经也能,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到两仪,就是0到1的过程。你再创造,也逃脱不了世间万物的暗示,即使牛顿也得有苹果来砸。

易经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永远是你自己。

给你灵感的,你说是易经。易经说不是我,是你。

易经总是在解决和没解决的变化中,搅扰世人。

它不给答案,它只给参考。

答案自在你身边。

相关文章

  • 易经的足与不足

    起初读《周易》,实在太晦涩。本着研究国学的热情,硬啃了几个卦,不知所云,谓天书尔。 后来,网上谈起朱熹的《周易本义...

  • 浅谈~底气足与不足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什么人底气足?什么人底气不足? 先说~底气不足: “低调”的人,会被那些喜欢吹牛,喜...

  • 足与不足尽在体味中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

  • 足而不足

    如果我说 忙的没时间看书 那对于很久之前的我来说 一定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去 是因为高考复习资料太多 课外书手里太少...

  • 乐不乐,足不足

    大学才毕业,并没有完整的踏入社会的我就有了些许感触,也许用感触太大了,对于那些涉世良久的人来说我的所感所受...

  •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易经》中有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足与不足。 看到问题、看到不足才有进步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知足常乐”。 这要看参照系是什么?在有些事情...

  • 每日精进(连续389天)

    【易经修为论】 在读学易经的过程中,发展易经功能并不是很多用来算卦,更重要的功能是提升自己的修为,当我们自身修为足...

  • 足与足的距离

    红尘有爱 难以掩盖 纷乱的脚步 拉开了足与足的直线距离 行人 凝聚成了影儿 影儿 站成了太阳的侍卫 在记...

  • 如何打造强大气场

    2219-吾爱庐 刘墉老师说,一个人说话的魅力足不足,关键是看他的气足不足,气足则气场强。我们来看看刘老师是怎么来...

网友评论

  • 振元堂主: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很不错!
    bitbang:谢谢郝哥的评论!

本文标题:易经的足与不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aw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