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于梓彤 | 来源:发表于2024-10-22 16:5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罢《我与地坛》,说不清多少次泪水打湿了眼眶。想写些什么,却总觉得相比史铁生前辈对母亲、对人生、对疾病苦难等等细致入微的体察、痛彻灵魂的思考、入木三分的笔触,都实在是相形见绌,生怕辱没了原文。

可是,不写点什么,似乎也对不住自己波动起伏的情绪,情不自禁的泪水,信马由缰的思考。

那就让我浅谈几点粗鄙的感想吧!

一是史铁生前辈与母亲相处的感受。

前辈在刚刚过了21岁生日的时候,住进了友谊医院。在那个物质极为贫乏的社会,完全自费,每天的住院医疗费、吃喝拉撒费、奔波照顾等,本身就是父母财力心力体力的巨大消耗。但是,这还并不是最煎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发展,现实的残酷,对一个血气方刚、青春逼人的大男孩来说,永远失去自己的双腿、永远被剥夺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永远变成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这无疑才是最难以接受、最摧残心灵、最挑战生存意志的。于是,大男孩在出院后,经常不管春夏秋冬,不论日升月落、不理父母他人,经常一个人跑到地坛,认真严肃、沉沦执拗、无可救药地思考生与死、人生的意义、将来的出路等等,这些没有人能给他答案的问题。而儿子的遭遇与行为、消沉与绝望、悲苦与愤怒,对一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母亲来说,都是加倍的。以前,自己是女儿,有母亲关爱关怀照料,尚且无法体会一个当母亲的心。而今,自己也为人妻为人母以后,对史铁生前辈母亲心里无法言说、无处排解、悲不自胜的难与苦,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味与感触。是啊,作为一个母亲,情愿失去双腿的是自己,也别是儿子!而偏偏作者母亲又是一个不善言辞、只善于体察理解儿子的好母亲。所以,无法想象,在无数次、每个角落、不同时间到偌大的地坛里,四处寻找自己儿子的母亲,内心到底得多苦,多难,多煎熬!

都说人和人的感受,根本就不相通。而读到作者间或坐轮椅隐藏在深深灌木丛中,偶然瞥见焦灼地四处张望找寻自己、端着眼镜费力搜寻儿子的母亲,前辈因为自顾不暇、自尊心极强而故意默不作声,让母亲继续在那么大的院子里,角角落落、兜兜转转、望眼欲穿地找寻的时候,母子两人内心的挣扎与苦楚,那无法言说的痛,那难以描述的难,就猝不及防地触动了心灵、打湿了眼眶。是啊,正是最狂妄的年纪,正是最意气风发的年华,正是最骄傲自尊的年龄,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年青人,实在太过残忍!而对这个年青人母亲的打击,更是无法描述与体会的。

微信读书做的笔记

在史铁生前辈母亲49岁的年纪,上天终于怜悯这个悲不自胜的母亲,猝不及防地晕倒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并再也没有醒来。从此,作者与母亲尘缘已尽、天人永隔、生离死别。因病去世的母亲,虽然肉体消亡,但是,多年以后,在作者小说获奖的时候,在合欢树开花的时候,在无数个经意不经意的瞬间,隔着生与死的那堵冰冷的墙,作者只能怀念、怀念再怀念,遥想、遥想再遥想。

二是史铁生前辈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所谓静能生慧。前辈在地坛里,无数次追问,为什么要出生,人生的意义,自己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园子里,看日升月落,看蜂儿蚂蚁,看落叶枯草,终于顿悟,人既然出生了,就要接受“生”这个现实。而究竟怎么活,却是全靠着人之为人的欲望活下去的。当读到“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的时候,以及大好年华的青年人病床下,隐蔽的电线和隐藏的秘密,此前,是得多么伤心欲绝!多少次意图活不下去了!多少次想象过死亡!都说没有经历过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及人生。一个20出头的大小伙子,遭遇了命运如此不公的对待,遭受了腿已经完蛋的打击,遭遇了心仪姑娘及家人的尴尬为难后,是怎么爬出这片心灵沼泽地的。

大约十年前,是自己人生第一个滑铁卢,亲人的捶胸顿足、仇人的开怀大笑、周围人的落井下石、指指点点、飞短流长,以及自己的痛苦郁闷,似乎就在昨天。那段至暗时刻,每每回顾,都会让自己感慨万分,不忍再看,不愿再想。那时,又何尝不是一遍遍反复追问人生的意义,多次质疑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方向,感觉自己坠入了无边无际的深渊,看不到边,找不到光,行尸走肉一样得过且过。

也曾重拾书本,尝试通过阅读先贤伟人的智慧,探寻想要的答案。也曾外出旅游,尝试一次说走就走的远途,顿悟其中的奥妙。还曾锻炼身体,在暴汗淋漓肉体劳顿中,找到想要的答案。但是,一分一秒,一天一周,苦日子就这么硬扛了过来。人生有意义吗?上学时候,初三时,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突然觉得自己好好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母亲的微笑。而后,参加工作了,心境发生了转变,却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没有了那么纯粹的意念。浩渺无垠的宇宙,璀璨夺目的星团,渺小平凡的自己,人生最大的意义,于我,就是去体会,去尝试,去感受。

三是史铁生前辈对疾病残疾的态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命运的这次重击,前辈与腿疾共生共存,肢体的残障,除了健康的缺位,病痛的折磨,生活的不便,更残酷的是机会的错失。前辈仍然不放弃地尝试自己能做什么。知道小说散文等等一系列作品陆续发表、获奖,自己终于在文学上趟出了一条路。

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体会病痛折磨的痛苦里,在人生诸多求而不得的遗憾中,前辈用手中的笔,用心中的智慧,用自己的浴火重生,为后人呈现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为后人做了绝地求生的好榜样。前段时间,偶然的一次生病,自己尚且要承受身边个别人,异样的、质疑的、不解的目光,甚至是冷嘲热讽的言语攻击。实在想对前辈竖起大拇指!

史铁生,好样的!

在艰难困苦的不足六十年的人生历程中,史铁生前辈对周遭人的由衷善意的感恩在心,对亲朋好友伸出援手的铭记不忘,对身边人凡人善举的传神刻画,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好运设计》里,前辈所设计的不正是普通平凡的咱们中的一员吗?如此说来,咱们是不是应该加倍珍惜自己的好运气呢?读到这一章,才意识到自己就是拥有这么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好运气中的亿万分之一啊!是啊,好好珍惜自己的福气吧,不要因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不要因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就等闲视之。

总之,通过《我与地坛》这对母亲,对人生,对疾病困难等方面的深邃想法与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受益匪浅,爱不释手,读了又读。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

    那天无意间看到米喜老师写《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其实巧了,这段时间我也刚好在读史铁生,读《我与地坛》。米喜老师的文章...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带着一丝震撼,读完了这本书。史铁生先生,身残志坚,写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与内疚。是文字,为...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一开始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但是我当时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篇课文,一篇可能会做为阅读...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正值青春年华才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废,曾经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最后他只是淡...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吗?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一个充满情缘之处——地坛。 历尽沧桑的古园,失魂落魄的汉子,亘古不变的,火红的太阳以及那永久的,难以忘记的回忆。看...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暴风雨之夜,非常适合用一本书来平复狂躁不安的内心。我选择了《我与地坛》,细腻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朴实的情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此去经年,你的忧伤感悟温暖了我的视线——“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dr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