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义工之前没想到是在酒馆。第一次义工是在一家青年旅舍,工作内容是洗晒被子、打扫卫生和做饭等。
现在做着第二份义工,却还回味着第一份义工的时光。总是回忆着过去,很容易陷进去,从而也会忽略现实中的快乐。经常身陷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快乐的时光却只能从回忆里去找寻。这就会稍许带点卑微的性质。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自觉地去寻找陪伴的感觉。
来到酒馆的第一天,我的住处被分配到和张阿姨在一起。张阿姨是青海人,做着客房服务工作:打扫房间卫生、擦拭玻璃等等。她有一儿一女,儿子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女儿在成都的一家医院工作。每次谈及她的儿女时,张阿姨总是一脸的幸福。
“张阿姨,你为你的孩子感到自豪吗?”
“我的孩子从小就很让我省心,也很懂事,我很骄傲。”张阿姨顿了会儿继续说:“但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到了现在也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因为自己还有些时间,所以想多出去打工走走。”她的肩膀稍微耷拉了一点。
“阿姨,你挺好的啊,为人很随和,也很可爱,孩子又那么孝顺你。”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擦杯子的活,但没办法。”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好多事情都包含着无奈。”于是就和她一起干活,说说话总能减轻工作的烦闷。
说到阿姨的可爱,我回想起了她做的一个可爱动作:右手食指抵着右边有些松弛、偏黄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纯真的笑容。而且说话的语气也很温柔。
02
我好像从小就患有社恐。现在也是。
不太喜欢和人交流,所以留给自己更多的是沉默和独处。
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眼里总是闪着光、飘移,眼神不坚定,心脏自然也悬在半空中。
昨晚工作的嫌隙,和一个小男孩聊了一起来。
“姐,你多大的?”那个男孩问道。
我立刻笑了起来,很多笑容都是自然而发的,不知道是真是假。“你先说。”
“我98的。”
“好小啊,小伙子。年轻真好。”
“你呢?”
“你猜一猜?”
“95的?”
“你怎么知道?”我惊讶地问。
“我一向看人很准。4月的?”
“我12月的。”
“很好。”
“你是在茶卡这生活吗?”
“是的,平时就教人弹吉他之类的。”
“难道你不想去大城市闯一下吗?毕竟你还这么小。”
“在这生活挺好的。以前去过苏州,在西安上过学,而且在这生活很轻松,几乎没什么压力,我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儿的风景也美。”
“是的,这儿的风景美人也好。”
在我的意识里,人要在年轻的时候多出去闯荡,丰富自己的世面,拓宽视野,趁着年轻多去奋斗,而不是在安稳的区域里活下去。
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对他人依然要保持尊重、平等、同理心。
看着现在所处的生活状态,想着日后的某一天,积攒了一定的资金然后开一家自己的店,而且所处的城市是美好的,就像《人生果实》里的生活那样,同时身边伴有一个爱人。
我对生活总是抱有“乌托邦”的幻想,会自觉地过滤掉“杂质”。即便生活不如意,但对未来还是抱有幻想,抱有期待。
过了十二点,酒馆里的人已悉数散尽,我含着睡意离开了酒馆,前往我的住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