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阴爻为1,阳爻为0,有以下关系:
乾{000}(团结,团结,团结),等于空集,状态虚假。不会有永远团结的队伍,要做化解矛盾的高手,及时觉察、清除对立情绪,保持开放的心态相向而行,这样有疙瘩才能解得开。
坤{111}(斗争,斗争,斗争),再斗下去,能斗到18层地狱。
震{110}(斗争,斗争,团结),好事多磨,不打不成交。
巽{001}(团结,团结,斗争),由内部分化,最终产生分裂。
坎{101}(斗争,团结,斗争),逼蒋抗日,然后亲兄弟明算账。
离{010}(团结,斗争,团结)烈火春风,斗而不破,历尽艰难,矢志不渝。
艮{011}(团结,斗争,斗争)有好的开始,却越陷越深,直到不能自拔,于是压力山大。
兑{100}(斗争,团结,团结),一见虽未钟情,友谊历久弥新。
说明:阴阳爻和数字编码的关系不具有唯一性,所以这是一种代数关系,爻象和数字的偶联形式,取决于前置条件的设定。
慈天元
2022.10.28
朱云川:为什么不按阳爻为1,阴爻为0呢?
慈天元:阳化气,虚而无形;阴凝质,显而有象。无阴为参,阳实难明;无阳为照,阴亦不显。
所以易经是能学的,别搬周易死嗑,就能“玩索生知”。至于二进制,可有可无,可通可变,也不一定非要用0和1做唯一编码,只是相对来讲,这样比较简便。
易经有无穷玩法,不是只有周易的模样。
学习易经,贵在培养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开)与归亼思维(合)。
周易是卜筮之书,史有定评。
喆易是决策之书,妙在求昰。
朱云川:玩学术,不必当真。玩好。
慈天元:玩学术 太钻牛角尖,就死定了。所以拿得起,放得下就好。
朱云川:真理是拿来用的,不是玩的。当然,我并不反别人玩!
好比大家都在用道德经炒一盘自己喜欢的菜,加什么佐料悉听尊便。
朱老师要的是老子道德经正宗本味,所以不是玩出来的,而是认真、古今、中外、人我反复对照研究出来的。
慈天元:道德经早就被人玩废了,比较原始的版本是,楚简郭店本。
开篇是“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
这和道德经其他篇章的内容也可以相互印证。例如老子讲:抱一为天下式。
从这里起步,有很多玩法。太认真,就直接死在经句上了。为什么后世的版本中,没有太一生水篇?都是玩出来的。
朱云川:不是孙悟空,拿不起金箍棒。
慈天元:金箍棒对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处理1和0的关系?莱布尼兹提出了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解决的并不彻底。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孙悟空取经路上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
金箍棒是1,悟空是0,1和0怎么组合在一起才是最佳状态?应该是他取经的目的
还有太上老君的金刚镯,看起来也是0,为什么打到猴子头上招架不住?这都是问题。
太上老君对猴子应该说是手下留情的,不然没事就拿金刚镯敲他几下,就算不死也会整天晕头转向。所以太上老君和孙悟空的关系,也是纪委应该调查的问题。
不是调查,应该彻查。
在天元术中,古代人会列出一个太元,后来搞数学的想当然就认为是0,可是我怎么看那个都像是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所以和0应该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许只是形象上比较相似而已,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这就叫穿的都是皇军的衣服,为啥鬼子和敌后武工队属于两个队伍呢?
现在要解决的是太元和太君是什么关系的问题?
太君肯定不是太上老君,那么太元是什么?其实元就是一,不过中国文化中的一,和西方数学的1,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所以太元就是太一,既然是太一,显然就不能理解为0。
在某款游戏里,太一之轮,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只要能够转动它,那么就能获得强大的能量,虽然不至于为所欲为,至少改天换地是没问题的。
所以难怪猴头经不住打,也难怪菩提祖师告诫他不要惹祸。至于菩提祖师和太上老君有没有私下的商业往来,以及太上老君账户上有没有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这都是有待考证的学术问题。
值得认真挖,不能当儿戏玩。
要问太上老君和佛祖谁厉害?其实《西游记》已经表明了立场:一个金刚镯,就叫整个西天束手无策。
说明太上老君是隐藏实力的,这个和他的道家喆学直接相关,因为他从不主张把能力拿出来显摆。
所以炼丹房发生的那点事儿,是不是周瑜打黄盖?鬼才知道。
《西游记》上有一个真假悟空缠斗不清的情节。这说明悟空在取经之前,虽然叫悟空,其实还没有明心见性,所以悟境不真,才会感生幻象。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在西天被打死的猴子,到底是六耳猕猴?还是花果山的美猴王?
《西游记》用小说,演绎了修行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真妄相攻。
其实无论是个人修行,还是社会的发展进步,都会面临同样的困惑!
真要取经,还是要向太上老君请教,他提醒: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鉴于美猴王和太上老君可能有不可告人的裙带关系,我们有理由推证:被打死的是六耳猕猴。
如果被打死的是美猴王,太上老君想必不会善罢甘休。
孙悟空应该是太上老君安排在佛教的卧底,所谓老子化胡,他自己又不好亲自在西天开坛讲法,于是就巧设各种机缘,让悟空成为他在佛界的代表,而佛祖对太上老君的教法,想必也不排斥,于是仙界和佛界,就联手导演了一出“取经”的戏,其实也就是过过场,镀镀金,取经路上,只要不捅破天,结局总是好的。
西游记上的通关boss,很多都是出于仙界和佛界,通关的时候总是被及时救走,所以戏演的有点假,也说明是事先布局好的。至于那些野生野长的妖怪,都是打死了活该,这就是修不成正果的下场。
游戏神通,是第一等修行。
西游记提醒我们:自由有边界,游戏有规则,在规则内把事情做好,就是人生的修行。但并不是所有的规则你都要遵守,因为游戏不同,规则的约束力也就不一样。
设计一款好的游戏不容易,带着大家玩好也不容易,寓教于乐,启迪灵性,自觉觉他,果证圆满。
西游记上的各色妖精,有一个共性:“人”都是活的,思维方式都是死的。吃唐僧肉(外求)可以长生不老,是妖界共识。
人对思维路径有依赖性,除非经过专业或自觉训练(修行),否则长期形成的习惯根本改不了,这种影响会伴随人的一生。
所以《西游记》,说到底是提醒人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参照系的优化(多元智能开发)。这件事情只要去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下去,那么自由的边界,最终会在你的一念之间。
当然,这一念,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部《西游记》,演绎了组织内部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也演绎了组织与外部社会的团结与斗争关系。
领导有信仰,组织有希望。不怕磨后合,只怕都散伙。团结向前进,一路斩妖魔。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要擅长借力打力,这样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最后都要乖乖给我们让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