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里有关注一些语文老师,看他们偶尔会在微博上发学生们童真又有诗意的小作文,也会在课间值周的时候关心春夏更替山川湖泊,觉得很是欣赏也极其有趣,字里行间他们的心情都是悠然的愉悦的又对学生充满着爱意的。
我忽然记起来,在我从小学时候开始念书到如今大学毕业,仔细想来每一个阶段对我影响至深的几乎都是我的语文老师,其实也包括我父亲,当然他也是一位语文老师。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让我们写春游,从小父亲就教育我写文章先打草稿,再誊写到干净的纸上,那篇文章父亲看之后,给我添上了一些小学生看不太懂的词汇,然后那篇文章被语文老师打上红圈圈挂在墙壁后面,记得小时候面对这样的“奖励”也难免会洋洋得意,语文老师奖励给我两个新本子,说,以后也要坚持写啊。
后来有天晚上,我跑去找父亲,说我写了一篇童话要给他看,父亲看了良久跟我说真是个好结尾,然后我迎来了我人生第一笔稿费,那时候看着自己写的童话被印在报纸上,已经记不起那时候的激动和狂喜了,日子就这样来到了初中。

其实至今也和初中的语文老师保持的联系,上一年写了两首诗歌被杂志社拿去了,她听说后特别去问我爸爸说拿来她看看,这么多年没看过我写东西了,那时候心里是蓦然有点酸楚的,就像升学宴上,她一脸惋惜的问我,你为什么不念和中文有关的专业呢。
初中时候物理成绩不太理想,她每次月考后叫我去办公室指着我的语文卷子说,你也不要灰心你的物理成绩,别人还羡慕你呢,不管怎么样,你也得写下去啊。
后来我就上了高中,高中生涯教过我的语文老师,大概有四个,高二时候我理科成绩下跌的极快,语文课和每周的随笔成了我高中时候唯一期待的东西,那个随笔本我至今也还保存着,上面老师写得批语大抵是说我情感细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又或者说我是一个寻找远方的人,还有开导我说物与我皆无尽也。偶然一个晚自习收作业,我在我的随笔上写了一篇小说上去,名为《远方有灯》,里面讲述了三个不同人的人生,后来老师让我交一篇解说上去,我又理清了思路写了一篇解说上去。接着,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说,你可以尝试着试试写小说。我也记得那些日子苦于在数理化中不得解的我,所有老师都提醒我花更多时间写题算题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说,你得坚持写下去。
从小学到高中,这三位老师都同时提醒着我,这一生别要放下你手中的笔,除此之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父亲了。
小时候尚未有读书习惯,不知文字为何物的时候,父亲就送了我一个本子和两本书,他让我每天在本子上记流水账,他说你只管随便写,开心不开心,早中午饭吃了什么,尽管写。小学时候父亲就喜欢带着我去田间山野到处乱窜,一边走一边教我背古诗,背得最多的,应该也是父亲最喜欢的,便是年年春天父亲带我去赏桃花时候念的那几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又问我认不认识“鳜”字,问我记不记得《过故人庄》,我就磕磕绊绊的背出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每当我带着我小小的得意去找父亲背诗的时候,父亲总是赞赏的看着我告诉我这首诗讲了什么东西,再叫我多背几首,于是日子就这样慢慢的慢慢的,在晚上父亲给我念,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日子里过去了。
初中时候,我已经不满足于看那些类似于伊索寓言和格林童话的书,父亲给我订了三年的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于是老是被母亲骂的日子便跟着来了,那时候我吃饭睡觉上厕所,家里随处都是我不知收敛乱扔的书,后来有段时间沉迷西游记得很,书被我翻成了两半,父亲看我不愿意读其他书,便偷偷把我的《西游记》给藏起来了,找不到的我只好作罢转头扎进其他书里,那时候仍然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只是晚上父亲从给我念古诗,变成了讲聊斋,不过结局大多数都是我正听得津津有味时父亲被吓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便只能作罢,丢给我自己看去了,那时候我对父亲的大书柜极其好奇,但是我又看不懂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父亲只顾笑着说我经历太少,等以后就可以随便看他的书了。

说来奇怪的是,我和父亲的书总是分开的,家里有几个版本的西游记,父亲自己有,我自己也有,父亲有他的昆德拉,我也有我的昆德拉。我不常去看父亲的旧书,因为父亲很喜欢在书上记满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比较偏好干净的新书,所以总喜欢自己买来自己看,父亲有时候总说我这样不节约,明明有的书怎么还要去买呢,但是当他知道我确实是不喜欢看旧书的时候也就作罢。父亲很喜欢来找我借书,常常问我又买了些什么书,问我借去的时候总会自己说一句“我不会在你书上记笔记的啦!”大抵是我提醒了太多次,他每次都会跟我说一句表示他没忘记,让我安心把书借给他。
父亲是很希望我能有几样“特长”,我当时也确实迷上了几样东西,小学时候,家里住在偏僻的地方,有一天来了一个卖电子琴的人,父亲当时花钱给我买了一个电子琴,那几乎成了我小时候的“玩伴”,后来父亲又送了我一盒蜡笔,结果家里的白墙上布满了我的杰作,再后来在初中时候极其沉迷画画,用父亲的话来说,他希望我做其他事能够有画画的三分专注就好了,父亲大概是想让我学国画的,结果我在画室跟着老师画着画着喜欢上了瓶瓶罐罐爱上了素描,不过父亲借此机会让我认识了梵高和莫奈,从他的书柜里抽出了一本厚厚的西方美学,一页一页的翻开让我看上面的油画,那时候我似乎对梵高这个疯子有点感觉,跑去书店翻来他的自传读,但那时候除了惊叹“这个人真是个疯子呀”之外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在此之余,父亲有意无意的总是放戏曲给我听,闲暇时候又教会了我象棋。
直到高中,脱离父亲引导的我才放开身来读书,父亲不再告诉我他的书柜太多东西晦涩难懂所以不建议我读,也一直到大学,每次回家父亲一定会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有没有写什么文章,也会和我讨论讨论木心和昆德拉,不过大多数哲学问题仍然是父亲在谈我在听,我在此方面涉及甚少,但是父亲每次讲完都会说,你现在看的好多书我都没读过嘞,说着摇摇头又说起自己太久没看书,写东西没有新意啦,再旁敲侧击的跟我说我历史基础薄弱,让我多看点史书等等。
就这样读读写写的日子,大概有十几年,我想父亲并不是想让我真正的精通某样技术,比如过个乐器十级,拿个绘画奖,又或者是象棋下到大师级别,虽然我也非常钦佩这些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的人。但父亲从一开始就很清楚,他希望我成为一个能在生活中感知美,通过文字和自然来和这个世界建立更加深层的联系的人。
我至今也感谢父亲让我用这么多年,养成了读读写写的习惯,在这个时代拥有一块可以思考的安静天地,他并不苛求我一定要如何有才华有抱负,但是他希望我在面对人生长河中的种种能借助这些力量前进,就如同高二时候父亲来学校看我,在操场上对我说,有的东西需要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在一两年的时间里看不出效果,但是时间越久,就会体现得越明显。
父亲说,这些东西应该让你永远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父亲生性多愁善感,他自己跟我说他是偏柳永这边的,那天我从画室出来,父亲讲起我的绘画老师,说他是偏向苏东坡一边的,我想起绘画老师偶尔会指导我练书法,总是说我写字过于柔弱,没有气度,我在书法上是个门外汉,所以至今也还不懂得它这个气度是个什么意思。

也是最近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慢慢的读起父亲写的诗,以前我总觉得他是个很好的语文老师,也是个很好的父亲,也很会写东西。
也很感谢求学生涯中我的语文老师们,可能在那些日子,他们肯定的并不仅仅是我一点点拙劣的文字,更多的应该是在我尚不知文字珍贵的时候提醒我这样的感知力,思考力,和对某些东西的追求尚在成形的过程中,不可以放弃。
我曾经也考虑过语文老师这个职业,奈何自己资历不太够,曾经在一个机构去面试了语文老师,讲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走时负责人问我,愿不愿意准备一堂语文公开课。错愕之余,也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梦。
如今自己也拿到了喜欢的offer,但仍然对语文老师这个职业抱有着崇拜和敬畏感,大概在我的经历里形成了这样一种潜意识,他们都是造梦者,是摆渡人,是孩子的,也是他们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