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朋友问我:“你颓的时候是想着什么然后又有动力的?”
因而昨天自行的给自己加了满满的油,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两年后的自己”。
缓过劲后一想,我颓的时候……那是真的颓。就是那种做事情没劲,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在原地躺一躺、似乎是电池快要耗完的尴尬边界。
后面我紧接着说:“颓就先颓一会呗 缓一下是蓄力然后才有劲蹦跶。”
仔细想来,从斗志满满到颓到重新调整,我发现我是带有周期性般的上下起伏。
在不自知情况下突然感觉没劲了,前面的立flag和想成为通通被抛在脑后,情绪低沉,极端些的时候甚至也会思考起“人为什么要活着”的这类哲学性问题来。真像个撒泼坐在地上赖着不走的小孩。
但是过一会你也会发现,那个小孩……会自己爬起来,然后照样风风火火的上蹿下跳。
旁人不理会的你的撒泼,连耍赖都会觉得没劲。
02
有时候会想:一个人的那种激情和斗志可以持续多久?那些每天斗志满满的人是怎样做到的?
于是我请教了一个年纪相仿又很认真的朋友:
成长如竹,节节自愈在被回答“多了去了”的时候,突然有种“我不是一个人”的奇怪心理哈哈……
百度上给的颓和丧的解释是这样的:
截图于网络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颓是一段时期的激励和奋进的崩坏,类似于冲过终点过后的急刹车,有种无心续力的崩塌感。
截图于网络知道这样的情况是称之为“颓”的,也明知状态不在线并在寻找调整的方法的你,说明这时候你只是需要缓一下,要一个充电式的休息,来达到蓄力的作用,是还没有颓到废的地步的。
03
所谓方法论就是通过实践总结下来的经验的总和,和那些最会安慰人的人也都是经历过涅槃重生的一样,这两者是想通的。
通俗些来说是——就好比手机有个电量显示和充电器。
感觉没劲自称为颓,但没有废的状态就是手机在提示“电量不足20”的时候,自觉有意识的减少开手机的频率到接连上充电器,这便是一个从缓到调整的过程,等电充满了能量就回来了。
故而我们颓的时候先做到缓。
缓是相对于个人的,没劲做事那就少做,给自己身体放个假,第一步是睡觉。睡饱。
身体得到满足后去菜市场、车站、逛超市,反正那人多往哪凑,或者是可以在买东西的小摊老板搭几句话,做的士的时候跟的士师傅扯扯蛋,见人、见热闹、见见烟火气息。
其次就是调整了:
参考一: 跟与你年长的或者是比你优秀睿智的人聊天,聊天可以不限内容,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正能量,多少可以传递到你一些;
参考二: 看一部电影,不一定非要励志但是一定是能打动人的。或是听演讲,推荐我常看的两类:《星空演讲》和《超级演说家》,《星空演讲》里面的人大都是用自己身体力行的经历来做演讲的这种,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坚韧、关于力量,总归会有一个戳中你的点;《超演》里边刘媛媛的演讲词快要到了能背的程度……
分享上次我的点:
《星空演讲》刘璇参考三:一直玩,玩到不想玩(访问到的朋友的方法),或许,是个放松的好的参考。
参考三:“自我消极暗示法”(朋友支招):把消极状态做个延长虚线,让思想先行一步——在脑海中试想:如果继续下去,我(面试、以后的自己)会怎么样?
04
我想,成长就是一个自我痊愈和拔高的过程,一节一节的自我调整和调控。
其实我也知道,旁人如何的分析、如何加油都是在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终究还是靠自我疏解。但唯一一点是我们都要知道的——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成长如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