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今天接识了一位文学巨匠——汪曾祺。他的《人间有至味》一书,让我粗略了解到这位号称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纯粹文人。
很幸运延安的全季酒店供客人看的书不像重庆的全季酒店,全部都塑封着,延安的书目和其它城市一样,但书都是真正给客人看的,很多书可以看出有被翻过的痕迹。突然间觉得北方人的豪爽和憨厚。众多书中,最终我选了《人间有至味》这本。最近喜欢上了散文,被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深深吸引,想再多去看一些这类型的书,也被书名所吸引。作者认为人间是什么味道呢?“至味”一词,感觉很有诗意和内涵,也许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位有些趣味的人吧。
看了文字,果然和我对书名的理解一样。目录中,全书被划分成了“有乐”“有味”“有思”三部分。不难看出,汪先生是一位爱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人。文中,汪先生说,文学创作、艺术工作者,口味要杂一些,不要偏食。就像吃苦瓜一样,北京人之前是吃不了苦瓜的,苦瓜源自印度尼西亚,我国广西、广州种植,之后云南、贵州也种植广泛。渐渐的 北京人的菜市场也有新鲜的苦瓜可以买到了。所以,人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
不由想到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口味杂一些,不要期望孩子长大后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地方社会背景,孩子怎么可能成为父母一样的人呢?
偶然发现微博一位网友的留言,称赞儿子的照片,猜测儿子是摄影师。我心里暗自窃喜,立刻回复了网友。同时,找了合适的时机与儿子分享了这件小事,儿子害羞地笑了。也许,儿子将来就真的是一位摄影师呢!也是不错的人生选择,不是吗?婆婆也接着我的话鼓励孙子,我孙子爱好多着呢,就是没时间。但愿我们的鼓励会在儿子潜意识里留下些什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