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板块总结 人性与稀缺

第一板块总结 人性与稀缺

作者: 三毛地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4:38 被阅读0次

经济学研究如何让人致富、让国家致富,所以首先要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人的行为及人的本性,及由此带来的市场行为,探讨由人性决定的市场行为的作用。

在第一单元经济学视角中,通过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告诉我们,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行为,并由此形成相应的制度和规则。通过马粪争夺案,揭示在市场行为中,效率决定了公平,只有让社会上每个人都积极去创造财富的规则,才是公平的规则;只有那些能让社会存活下去的规则,才是公平的规则。通过推荐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之100多年前写的文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告诉我们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好的经济学家和坏的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的经济学家 不仅能看到看得见的东西,还能看到从表面看不见、要通过推测才能看到的东西,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接受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不论是普罗大众还是拥有政权的组织都面临一个问题:好心未必有好报,善意未必有好的结果。因而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只关系事与愿违的因果关系。

在第二单元人的本性中,经济学家阿尔钦通过《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文章,打破人们对人是否理性的辩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制度存活的条件,与人的理性无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用人际互动二分法揭示:人是自私的,但有爱心,但是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与人之距离的拉开,爱就会下降。我们不能靠爱,爱是不够的,我们要靠市场,市场是陌生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在小圈子里讲爱心,在大圈子里讲规则。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的论文《I,PENCIL》,描述了一只铅笔的制作过程,揭示市场的力量,通过人类的分工协作实现每个人的需求。通过慈善和商业运作的本质区别,揭示我们通过劳动获取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在第三单元稀缺与选择中,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产生稀缺;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稀缺的含义也在不断扩展,不仅有有形物质的需求、还有无形物质的需求,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总之人类的需求是无穷尽的。有稀缺就有选择、有选择就得有选择的标准,有选择标准就会有歧视,有歧视还会产生逆向歧视。然而有歧视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谁有权歧视,谁来承担歧视的后果。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一是因信息不对称的歧视有可能让人错失良机,二是偏远小镇的歧视行为比繁华大都市要严重,因为繁华大都市的歧视行为会让人付出严重代价,三是竞争压力大的地方对标新立异行为对容忍度大于竞争压力小的地方。通过华人中东南亚做生意采取价格歧视行为保护自身利益,这是合理的歧视行为,而美国政府限制商业银行对收入低人群的房贷采取歧视措施,酿成次贷危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板块总结 人性与稀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ks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