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茯苓

作者: 罗小笨 | 来源:发表于2021-11-01 22:44 被阅读0次

    (白术, 茯苓) 共13个方剂使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真武汤,甘姜苓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戎盐汤,茯苓泽泻汤,当归芍药散,侯氏黑散,薯蓣丸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1)【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3条.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4.【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5.【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7)【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9)【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6.【真武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7.【甘姜苓术汤】:甘草二两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8.【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9.【茯苓戎盐汤】:茯苓半斤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1)【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11条.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10.【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1.【当归芍药散】:当归三两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5条.妇人怀娠,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2)【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12.【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3.【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术+茯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nq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