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名字听说过,知道是一位女作家,但她的作品不怎么熟悉。今年负责图书室工作,在浏览图书过程中,发现迟子建的散文《北方的盐》,拿过来看看,不看则已,一看就放不下了。从作品就能感觉她是一个思维敏捷、情感细腻的人,看似不起眼的事和物,经她的描述,就多了一份通灵,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情。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散文〈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她笔下的山峦流金溢彩,她笔下收土豆的人勤劳善良,她笔下溜土豆的孩子聪明可爱。她在文中写到:世界上最出色的染匠,要数秋霜了,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初霜来的时候 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了一顶顶红黄相间的呢毡帽。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树叶多是金黄或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我们就把此时的山峦称为“五花山”。
季节是美的,丰收是令人喜悦的,但劳动是辛苦的。而秋收中最累的活就是收土豆,但勤劳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让劳动不再单调,让生活充满希望,诗意在迟子建笔下的季节里流淌。特别是刘家孩子溜土豆,他们很穷,上不起学,但他们用智慧的眼睛探索世界,善于思考,善于向生活学习,积累经验,所以他们溜过的土地,就没有“漏网之鱼”了。迟子建在文中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了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迟子建笔下的人和物都有一种圣洁的色彩。就连初春融雪时满地的泥泞都那么浪漫,充满诗意。她引导我们思考: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画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读她的作品,心里暖暖的,好像听邻家大姐轻轻地诉说生活的千姿百态,然后在心里说,嗯,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