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心理课的时候,听老师讲了情绪疗法ABC理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就称为ABC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的原因。
学完没过几天,生活中就发生了一件验证该理论的事情:
带外甥女欣欣超市购物回来,非让我和她一起去照相片,我就同意了,并对她说:你把东西送上楼,我在楼下等你。等呀等,半小时过去,电梯上上下下走了好几波人,唯一不见欣欣,打电话也没有人接,实在忍不住,就上楼找她去了。敲了一会门,看见她从邻居家拿着一包零食出来了,我就很生气的问她:我在楼下等你,为什么不下楼找我?她说:“钥匙锁屋子里了,妈妈让我在邻居阿姨家等会,阿姨说一会一起下楼。”我更气了:钥匙锁屋子里影响咱们去照相吗!我在楼下辛苦等你,你太不尊重我了……。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大发雷霆!
假如等欣欣一直未来是事件A,她不尊重我,不把我放在眼里是事件B,我大发雷霆是事件C ,正是由于我的认知B,才导致了大发雷霆C。
平心而论,这件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确实不是件大事,无非是没有做好及时沟通,如果我能耐心引导她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是开开心心照相去。
通过这件事情,以后遇见问题,都会客观的去看待,就很少会出现不可控制的情绪。运用心理学来解决生活中的事情,真的妙可不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