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每年四月我都会看一遍《四月是你的谎言》,这部动漫在心口久久挥之不去,主人公有马公生是一位钢琴天才,因妈妈的严厉训练,咒骂妈妈。不久后,妈妈就因病离世,公生从此一蹶不振,一旦弹琴,就听不见声音。后来,公生遇见了宫园薰,重启钢琴之路,在公生重获新生时,熏又走了。
这是一部泪番,无数次都被它夺走我的眼泪。可能是年纪大了,今年感觉看不动了,不想再陷入悲伤的情绪。
今年,《三月的狮子》占领了这一席位,这部番也是看了许多遍。讨好型人格的人对这部番应该很有感触,尤其是会引起从小被寄宿在别人家的人的共鸣。
我常常想亲情是否真的和血缘密切相关?可我印象中的那份温暖,往往与血缘无关。该番中,男主感受到的温暖常常来自于邻居家的三姐妹,而伤害往往来自于自己家人。不,家人直接扔了他,抛弃了他。
职业棋手的养父收留了零,可是零的温柔,零的天赋,让养父的两个孩子放弃了将棋。两个孩子开始出现异常,零感觉自己破坏了这个家,于是搬了出去。
十七岁的年纪,一边下棋,一边工作,还要做家务。这是高中生该有的生活吗?
寄宿过别人家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讨好型人格的影子。他们会担心,如果不让家主高兴,随时都可能被主人家赶出去。如果主人家有同龄孩子,你也不能表现得太过于优秀,不然有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你要学会把握尺度。
可能你们会觉得这样做没必要。可寄宿家庭的孩子,就是有这种顾虑,他们连安全感都没有,他们活得小心翼翼,不然随时都可能滚出这个家。
我一直都在想,人生的第一次伤害,是不是往往来自于家庭。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代名词。可总是看着光的人,怎么会注意光下的阴暗面。
我一直不理解“正能量”这个词,为什么要和“正能量”的交往,而不能和“负能量”的人交往,它们明明都是能量,那就应该都可以转化成滋养自身的养料。
如今人们都在高调地宣称要正能量,不仅要求自己正能量化,还要求别人保持正能量,所有人都在排斥负能量。所有人都在向往光明,都没有人去关注阴暗,那阴暗只会增生,终于一天整个人会被吞噬。
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不是没有道理,可人总是习惯性地过度,只要对他好,就要多拥有一些,丝毫不管自己承不承受得住。只要对他坏,那一点都不想要。
如今,“刚刚好”这一词,感觉快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