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THE NEUROLOGY OF SELF-AWARENESS 自我觉知的神经学
>> 汉弗莱认为人类的内省能力可能是专门为了构建出他人心理的有意义模型,从而预测他们的行为才进化出来的。“为了了解其他人嫉妒时的感受,所以我也要嫉妒”,这是预测其他人行为的一种捷径。
>> 具体来说就是,我认为首先进化出来的是“他人觉知”(other awareness),接着相同的能力被用来塑造我们自己的心理,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自我觉知,这种过程虽然与多数人的直觉不符,但在进化中经常会发生,我还认为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系统与这种能力有关
>> 自我有很多方面。尽管一个人有很多感觉印象和信念,但自我具有统一感。此外,自我还具有时间的连续感、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感觉(自由意志)、被固定在一个身体中的感觉、自身的价值感、尊严感以及终有一死的感觉(或不朽感)。自我的每一个方面可能受到不同脑区中不同中枢的调节,为了方便,我们就用“自我”这一个词把它们合并在了一起。
>> 灵长类动物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也就是在头脑中模拟对方的心理,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让我们获得了“诡计多端的灵长类”的称号
>> 镜像神经元的出现和进一步复杂化不仅为理解其他人的意图提供了神经基底,而且在很多典型的人类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共情能力,它让人类通过模仿进行学习(而非通过试错进行学习),迅速传播我们所说的“文化”。
>> 这一切如何引发了自我觉知呢?我认为自我觉知只不过是运用镜像神经元来“像其他人看我那样看待自己”(“我”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一些大脑的加工过程)。最初为帮助人们采取他人视角而进化出来的镜像神经元机制,现在转向内部看自己了。从本质上说,这是“内省”等活动的基础。在你使用“自我意识”的说法时,真正的意思是你意识到其他人在感知你;或者说“我在反思”时,意思是你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 转向内部、进行内省或反思的能力可能是镜像神经元读懂他人心理的能力的一种隐喻性的扩展
>> 自闭症儿童的镜像神经元存在缺陷,由此他们的心理理论也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不完善的,而且很难进行内省
>> 最近有研究者发现,意识清醒的患者如果在做神经手术时,顶叶受到了刺激,那么他有时会产生“灵魂出窍”的感觉,就好像他有了与自己身体分离的实体,从靠近天花板的位置看着自己的身体
11 EUDAEMONIA: THE GOOD LIFE 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 完全关注疾病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 我们付出了3个代价。第一个代价是道德方面的,那就是心理学家们变成了受害者研究专家和病态论者。我们一提到人性,就想到沉重的心理疾病,而忘记了选择、责任、偏好、性格等方面。第二个代价是,由于只关注心理疾病,我们忘记了让相对没有疾病困扰的人变得更幸福、更富成效、更有所成就。我们完全忘记了天才,这个词甚至变得令人生厌。第三个代价是,我们没有发展让人们变得更幸福的干预手段,只发展了可以减少痛苦的干预手段。
>> 一个被遗漏的问题是,心理学家能否持久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 幸福是对一些事物非常模棱两可的概括。因此,当我开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时,首要任务就是分辨出人们所说的幸福包含哪些可测量的成分。
>> 在幸福的概念中,有3种可操作性定义的生活。第一种是愉悦的生活(pleasant life),其中包括尽可能多地拥有积极情绪,以及学会放大这些情绪的技巧
>> 第二种是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eudaemonia),也就是美好的生活
>> 当一个人在进行令人满意的对话时、陷入沉思时、沉浸在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中时,时间会停滞;他会感到非常轻松自在,暂时失去自我意识,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
>> 美好的生活中包含着心流的基础。在美好的生活中,你会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突出优势是什么,然后重新塑造生活,以便更多地利用你的优势;重新塑造你的工作、爱情和友情,重新塑造你的休闲方式、教养方式,以便施展你最擅长的本领。你从中能够获得的不是许许多多的欢笑,而是心流体验。你越多地运用自己最突出的优势,在生活中就能获得越多的心流。
>> 最近我提出了优势与美德的分类
>> 这6项美德是:第一,智慧;第二,勇气;第三,仁爱;第四,正义;第五,节制;第六,精神卓越。
>> “意义”是将自己与更宏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只与自我有关的追求无法使人获得意义。一个人所归属的事业越宏大,他在生活中获得的意义就会越多。
>> 你可以把做律师看成是为了每年赚50万美元而从事的职业,这样它是没有意义的;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为了提出好的法律建议,促进公平公正而从事的职业,这就是一种非现成的意义形式。
>> 治疗模式和辅导模式。先让我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模式。治疗模式与修复破损的东西有关。
>> 结果证明感恩拜访是能够让人们长期提高幸福感、减少抑郁情绪的练习之一。
>> 大约在25年前,我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永远不会变得无助?什么样的人不会崩溃?与此相反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感到无助?我感兴趣的是乐观精神,因为我发现,当遇到无论做什么都没用的情况时,不会变得无助的人认为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可控的、局部的,而且不是他们的错;而很快就崩溃的人把糟糕的情况看成是永久的、不可控的、普遍的,而且是他们自己的错误。
>> 请你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你的成功不是因为你纠正了自己的不足,而是因为你找到了几件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用这些优势减轻了不幸对你的负面影响。因此我意识到的第二件事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纠正错误的事情,那么即使他逐渐实现了目标,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从负数变成了0。然而人们追求的不是如何从-5提升到-2,而是如何从+2提升到+6。让我感到有趣的是,没有任何科学在探究这个问题。所有科学都是补救性质的,都在纠正消极的一面。
>> 生物精神病学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那就是每种精神类药物都是缓解性的。也就是说,所有精神类药物只能抑制住症状,当患者停止服药时,症状又会恢复
>> 快乐是有捷径的,那就是戏弄相关的神经回路。
>> 原来,如果不先运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蜥蜴是不会吃东西的,也不会一进行交配。它们必须捕猎、撕扯和追踪。虽然人类比蜥蜴复杂得多,但我们也需要运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获得心流没有捷径可循。为了得到因理性而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我们必须沉浸在自己最突出的优势中
>> 第三种幸福是有意义的生活,它同样需要你知道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并将它用于比你更宏大的事业上。没有捷径,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可能会有让人产生快乐的药物,可能会有让人获得积极情绪的药物,但不可能有让人体验到心流的药物,也不可能有让生活变得有意义的药物
12 WHAT ARE NUMBERS, REALLY? A CEREBRAL BASIS FOR NUMBER SENSE 数字到底是什么?数字意识的大脑基础1
>> 从一出生起,人的大脑似乎就已经具备了数学意识。初等的算术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生理上的能力。不仅是人类,很多动物也是如此。此外,数学意识还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特定的大脑结构、一套神经网络,在人们大脑中的位置都是类似的,能存储关于数字及其关系的知识。简而言之,感知环境中的数字对我们而言是最基本的能力,正如回波定位之于蝙蝠,鸣叫之于鸣禽。
>> 数学,或者至少是算术和数字理论,是一种类似金字塔的、逐渐变抽象的心理建构。这一建构仅仅依赖于两种能力:(1)我们对符号标记系统的加工能力;(2)我们表征和理解数量的非语言能力。
>> 人们应当证明,拥有某个领域的先验知识是具有进化优势的。在初级算术上,这一点很明显。其他动物身上应当表现出该能力的先兆。因此,某些动物必须表现出初步的数学能力,它们的能力和人类身上发现的能力应该具有系统性的相似之处。这一能力应该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幼儿甚至婴儿身上,并独立于如语言等其他能力。这一能力不是通过缓慢的、领域普遍性的学习机制获得的。这一能力应该具有独有的神经基础。
>> 数学能力是由生物本能决定的,是具有领域特异性的。
>> 对数量表征进行粗略的操作是很多物种的标准预设,但是对数字的精确的符号操作却不是预设的。这种能力是人类特有的,或者至少只在人类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我们一出生都具有非常相似的大脑,都具有基本的数字意识,存在某种天生的结构,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使大脑能被文化所塑造。
>> 数学构建依赖的那些基本要素,比如数字、数集、空间等,都已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深植在大脑的结构体系中了
>> 我们的数学已经被视为一种非常快的进化:文化进化。在过去的30个世纪里,众多数学对象从数学家的头脑中被随意地创造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纯数学”。但随后,根据这些数学对象的可用性,它们又被选择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例如用于物理学。因此,我们现有的许多数学工具都能很好地适用于外部世界,这恰恰是因为它们都是根据适用性被选择出来的
13 THE ASSORTATIVE MATING THEORY 同征择偶理论
>> ,更多男孩会长时间看机械装置,更多女孩会长时间看人脸
>> 我估计这项实验会引起较多争议,因为据我所知这是最先证明出生时就存在性别心理差异的研究之一。然而,实验结果没有引起人们的大惊小怪,或许是因为现在的风气改变了,人们比较愿意接受两性之间存在心理差异的事实了,哪怕这种差异一部分源于生物学上的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