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刚刚过了端午节,闲来无事看了几本书(其实是没有心情写代码),来聊一聊地缘关系,政治问题,军事行动方面的东西。
我从小对地图非常感兴趣,中学的考试里面有地理科目,那会有一本课外工具书全部都是地图,我无聊的时候经常抱着看,看到某个地理位置非常特别的话我就会分析,如果这个地方怎么样,然后就怎么样,打仗啊,调兵遣将之类的。看到某个地形适合发展经济的话我就会想象,那里的人生活是多么的舒服,穿什么衣服,建筑多么奇特啊,文化又多么灿烂之类的。看到某个国界很奇特,比如非洲的国界,阿拉斯加的国界等待,就会特别好奇啊,怎么会有这么笔直的国界,看到新闻听到这些地名的时候就会特别留心。那时候的经历培养了我看地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我考地理也总是考第一名,虽然高考没有报地理,但这个兴趣也给我人生添加了不少乐趣。
以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比较好的时政新闻还只能通过读报纸了解,因为家里有订报纸,我也保持了一定的读报习惯。从这个时候看,读报纸获得的好处,并不是来自于报纸上有什么真金白银,而是读报纸这个行为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们说了很多很多次碎片化的坏处,由于信息的泛滥,高价值的信息其实是被埋没的,那么报纸其实是一个相对高价值的信息源。同时读报纸培养了我另一个能力,处理新闻的能力,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如何处理这些新闻时事。我们回头看一下,其实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的年代,信息就已经有一点泛滥了,每天都有看不完的电视新闻,报纸也有看不完消息。李笑来书里说的,有的人每天都只活在了当下,永远被困在了当下,没有能力抬头看看未来,就是这个意思。报纸看多了就发现一些规律,其实每天的新闻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同样一个事情不断循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点抵抗力了,进而慢慢的从表面现象看到底下的逻辑规律。
再回头看一下,那时候我觉得阅读是快乐的。首先是培养阅读乐趣,接下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慢慢的又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再往后就是漫长的阅读辨别能力,阅读思考能力,相比阅读,思考要复杂的多。相对于看电视看手机,阅读更加主动的,再阅读的基础上思考,又更加逆水行舟了。往往需要逆水行舟去培养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一辈子的好习惯。
如果你没有一个科学的有体系的新闻接受系统,那么每天的时政新闻对你来说就和娱乐板块没有区别。当然,这个系统不是一天建成的,是一辈子都需要矫正的,我越来越认同一个道理,这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虽然这两个概念很早就进入我的视野,但直到最近才慢慢被我接纳。一个新的东西出现在你身边了,但其实大部分你都是忽略它的,换一种说法,就好比人类还没有发现电磁波,虽然电磁波从古至今无时无刻都存在着,但是在人类眼里它们都不存在。我们接受一个概念,从看到,关注,接受,学习,领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绝大部分人只是达到第一步而已,离深入学习和实践,直到领悟还有十万八千里,而浅薄的人达到第一步的时候就开始翘尾巴了。因此,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系统捕获信息,日积月累就会错过了无数有用的东西。同时这个世界存在无数的概念,无数的思想,无数的新事物,如果一个概念很简单的就被你吸收了,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概念价值很低,或者本身就是错误的,经不起推敲的。
看时政新闻,首先要搞明白的东西有哪些呢,非常多。本身时政新闻就是一个大杂烩,包罗万象,从火山地震,交通意外,到军事动向,外交发言都有。因此解读时政新闻,是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储备的,人文,科学,地理,军事,政治,社会等等,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从时政新闻到其他新闻,就是从复杂到简单,如果你掌握了解读时政新闻的方法,那么你解读这个世界就容易得多了,看时政本身的角度非常宏观的,分析又是非常具体的。因此,我得到这么个曲高和寡的结论,不是谁都有资格评论时政的。进一步说,就是政治军事这东西,不是谁都有资格指点江山的。我尊重每一个人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但现实告诉我,绝大部分人在这个层面上提出的意见是非常浅薄的。表面上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这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
时政新闻大体分为如下几个类别。自然事件,比如地震,洪水,病毒,天文,不是人为的事情。国家冲突,比如军事行动,贸易战等等。经济事件,比如股市,证券,大宗交易品等等。当然很多时候,界限是模糊的,贸易战既是国家冲突,又是经济事件。还有就是小事件,交通意外,犯罪事件等等。事实上对我们影响比较小的事情,我们反而更加关心,因为人总是容易对有代入感的东西感兴趣。而那些能够影响国家命运的,给无数人带来灾难的事情,我们关心的反而比较少。距离感也是重要的因素,人们对世界另一头发生的人间惨剧往往是很快就忘记了,而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却会经常想起来。总之,我们往往过度关心一件鸡皮小事,而忽略那些可以改变我们命运,改变我们生活的大事。因此,第一步就是有意识的把那些烦人的鸡皮新闻给驱赶出脑袋,比如赌王有几个老婆之类的新闻,比如特朗普喜欢打高尔夫球之类的。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在国家政策,世界组织,地缘关系,军事行动,自然灾害,全球趋势等等。
少看爽文,国家大事不是儿戏,一个小小的觉得,往小了说涉及千千万万人们的福祉,往大了说影响国家命运前途。相反那些网文却用戏虐的口吻,用讽刺的语气来描述国家大事,人总是喜欢看让自己开心的东西,人总是懒惰的,不喜欢思考,有深度的东西大家看不懂。可事实上,国家决策是极为严肃的事情,也许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的,或者当时被很多人诟病的,在很多年以后回头看,如果当时决定的另一个政策,那现在的情况完全是另一幅画面。我们总是会无意中被媒体下的垃圾内容洗脑,而且好像没有任何办法。即使在科技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只要简单的不断的重复一个荒谬的结论,大众也能变得半信半疑甚至当成真理。
媒体说的话,绝大部分是热点,为了收视率,让几个主持人分析得头头是道,观众听了很开心,没用。这样的节目看一百遍,然后让你自己分析,做报告,你只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没有自己的东西。看电视看一万遍,不如拿起一本书来读有用。碎片化的信息,永远不能替代系统性的架构。因为电视永远不会说那些最最基本的东西,但是恰恰相反,那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大部分人没有概念。什么是显而易见又最基本的,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完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工业化,这就是基本事实。工业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军事力量,保证了国家主权,逻辑非常简单,但是媒体不会说,没有任何可以炒作的地方。因为这些东西太枯燥了,观众不喜欢这些枯燥的东西。媒体说什么,说俄罗斯又出兵哪里了,美军又去南海转悠了,联合国又在吵架了。
中国完成了世界瞩目的工业化,工业门类最完整且细分领域领先的基本事实。还有哪些重要的基本事实。近代以来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以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而近几年来,逆全球化成为了一种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既像是野兽丛林一样,不折手段的生存,挤压对方的空间,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像是村里的邻居一样互相往来,沟通文化,交易货品,交朋友。看起来很矛盾,实际是两面一体。丛林野兽和文明社会并不冲突,人类本身即是野兽。野兽就代表野蛮吗,未必,人类在很多时候比动物还要野蛮得多。
现在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从过去找到影子。历史总是相似的,历史没有新鲜事。因为只是事物变了,人没变。
军事是政治的延申,抛开政治光谈军事是没有前途的,军事上再怎么卓越也没有办法掩盖政治上的愚蠢,吕蒙白衣渡江军事上的成功却导致了吴蜀联盟的崩溃,用兵一定要慎。孙子兵法说到兵者国之大事,连他一个写兵法的人都说,相比其他方式,用兵是下策,孙子如此境界,确实伟大。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有很多,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得上天赋异禀的就多如繁星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生在了中国,光是了解这些有趣的故事就足够满足了。
战争的形态一直在变化,远古时代的木棍石头到青铜器,到古代的攻城战骑兵战,再到现代的机械化部队,现在的核战争。科技在发展,不变的是人心。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外在表现。当然了,现代的政治和古代又不一样了,和远古更不一样了,古代战争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争夺资源。而现代,资源这个概念更加复杂了,手段更加多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古代多了很多,有一个词:时俱进就是这个意思。不是抢的土地多就好,到了英国殖民时期,战争是为了打开别人的市场,土地反而变成次要的。土地,人口是资源,市场,技术,网络空间,太空,海岸线,航道,石油,文化都是资源。因此现代战争,是全方位的战争。不要因为没有热战就觉得天下太平,战争无处不在。文化战,经济战,网络战从来没有停止。抛弃幻想这个词用的好,作为一个普通人,遵纪守法,为国家纳税,就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