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善言辞的孤独症患者,我从来无心与人争辩,讨人喜乐。一张严肃冷酷的脸,不知怯退了身边多少人。在这个倡导只有会说讨巧的话,懂得世故的人才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的时代,我已经不知道被父母和家人埋怨过多少次。但是,我依然油盐不进,不知悔改,我行我素,一副爱谁谁的姿态行走人世这么多年。经过岁月和时间的过滤沉淀,岁月也算善待我,这侵入骨髓的特质也为我留下了一些人,在我身边或不在我身边的,简单的一个眼神,微信消息的一个字,就知道我要干什么的人,他们或许就是对我这个怪癖存在的最大的肯定吧。
和老友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在扮演一位倾听者。作为朋友,作为闺蜜,作为学姐,我都看不得身边的人受委屈。而在听他们讲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老友的感受,我都会首先认识和了解故事里的对方,我会很认真的思考分析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和动机才让他们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这样,我才能更大程度上的去缓解他们的不开心。但是,最近我在思考,如果我们把事情反过来想呢?
我们耳中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想让我们知道的故事的样子,是朋友口中对方,朋友对他的态度。就像那些在社交网站活跃的可人儿,大部分时候,你能看到的都是他们希望你看到的样子,他们希望中的自己。所以,在事情的陈述过程中,浮出水面的,或许不是事实真相,而是倾诉者的性格,态度,欲望,看重的价值和想得到的答案。是,你们已经不可能了,可是你还是放不下,这个人是很渣,但是你还是爱啊,这个人对你挺好,但是你还是不想settle down。所以,有时候我在倾听的时候,我也感慨,他们其实心里有了答案了,他们或许只是想要你陪陪他们,安慰他们。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间积累,一个人的经历、学识决定了他的修养,他对待朋友和陌生人的态度,决定了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和他独特的认知体系。所以,作为朋友我们或许需要的并不是举杯共饮,对酒当歌,而是无论你选择什么,我都深深地祝福。毕竟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我们之间也从来不可能存在“我真正明白你”,在你的价值体系里,我的观念并不重要,这是你的人生。而在一切过后,我也会转身,按照我的方式和节奏,继续坚定的走我的人生。而交流,或许本身并不是为了求解,而是为了加深和拓宽的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6823901/31b2e48089ce9a1b.jpg)
“ 如果我的老友哭了,我不会帮她擦眼泪,我会给她一副墨镜,让她更酷一点。”
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你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https://img.haomeiwen.com/i6823901/c45698e5e0e3688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