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整本书结束的时候,我记住的只有“《四世同堂》小羊圈”。
当我在图书馆寻觅最畅销的书的时候,这本书就那么毫无违和感的闯进了我的视线,而我也那么欢喜的把它带出了图书馆。故事就那么开始,但是当局来临,故事却并没有那么结束···就像小羊圈,就像中国。
以前的时候听说过以小见大,也见过不少以小见大的实例,但是当读完老舍先生这本书,才发现这才是以小见大的巨作。未打开书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著作;读到十分之二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表达爱国青年热忱的著作;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还在期待有一个最惊心动魄的大转折在后面等着我;当我合上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已经结束了。
读它,就像看一条小溪一样,我渴望着它时刻有大海一样的波浪滔天,最后走到尽头才发现小溪就是小溪,但小溪也不是小溪,小溪最后还是汇成了大海。就像“小羊圈”这条小胡同,它就是一条普通的北平胡同,但是它也不仅仅是一条北平胡同。小溪最后汇成了大海,“小羊圈”也绘出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个时代的青年,那个时代的宽容和善良。
看过很多那个时代的作品和影视剧,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厮杀,出现疯狂的呐喊,出现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本以为这些熟悉的东西,也会出现在这里,但是直到读完最后一句,我感受到的依然是平静和理性。这里没有近乎疯狂的描述和情感宣泄,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文字热闹,就那么很安静的叙述着似有若无的画面。
可是,就是看起来那么似有若无的东西,让我想起了“刻骨铭心”四个字。“刻骨铭心”在这里代表的不是那种狂热过后的阵痛,而是在我读完这本书后,直击灵魂深处的那种感觉,不疼,但是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时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有热血青年年,有无可奈何的中年,有满怀信心的老年,当然还有不谙世事的孩童。如果说读这本书之前,面对某一件事,我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做出和我不一样的选择。那么读完之后,我便清醒的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背负和难言之隐。并且可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不同而咄咄逼人,而理所当然怎么样。
如果让我说老舍先生最不喜欢“小羊圈”里面的哪些人,我想不是那些日本人,而是“大赤包夫妇”这样的人。从这本书里面一直觉得老舍先生的写作笔法很朴实,很包容,在他的笔下几乎可以宽容任何一个人。但是,就是这样朴素的语言,我现在脑子里面最有冲击力的画面便是“大赤包夫妇”临死前的场景描述,特别是“大赤包”在狱中疯掉的那一段,用“粪便”做“粉饼”,我觉得,对于女人来说,这样的描述比让她横尸街头更直戳人心。或许这也是那时先生痛恨这样的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唯一宣泄方式了吧。
为什么在文中我觉得日本人不是最招人厌恶的哪一类?同样,我记得有这样一些零碎的片段,是描述“小羊圈”里面日本人战死和最后日本战败投降时那个日本女人面对街坊四邻的画面的。先生说了一句大概是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对,大概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有自己无可奈何不得不背负的责任和义务,日本人也一样。但是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最让人恶心的就是那些低贱到连自己都分不清是谁的背叛者。
大爱与和平,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读完之后,我深深的觉得,这才是这本书的精神。这才是“小羊圈”折射出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以小见大的那个“大”。当我们经历了长久的战争,经历了家破人亡,经历了生离死别,我们最渴望的便是和平,便是爱,大爱。只有当所有的苦难都尝尽,才会甘来,就像先生说的,世界需要和平。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读完这样的故事,才会明白,真正的经典带给你的不是小小的感动,而是家国天下,世事浮沉,而是在你的灵魂深处点上浓浓的一笔,并经久不散,并带你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