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说起诗仙李白,就不能离开酒。他写过许多关于酒的诗歌,这首《将进酒》最能代表其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出神入化的谪仙风采。
这首诗作于李白34岁时。首次长安之游以败北告终,未能如愿进入官场,骄傲的他自尊心遭受重创,前途渺茫,何去何从?
“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首《行路难》记录了他暂时的迷茫和永远的自信。
冷冰冰的京城自是不能再呆一秒钟了,他带着不甘,也带着骄傲,“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悻悻然离京,再次漫游四方,广结同道之人。
一次,受邀与好友岑勋、元丹丘相聚,在挚友面前,又有美酒相伴,他彻底放下武装,袒露心扉。
怀才不遇的不甘心,时不我待的焦虑心,无人赏识的寂寞心,被他借着酒意,统统摆到朋友面前,然后,豪迈中夹着一丝哀怨道,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愿长醉不愿醒”“与尔同消万古愁”。
可是,毕竟是李白呀,即便明明心中缘愁是个长,他还是慷慨激昂地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他不知道,这一席话,帮助了后世多少人放下过去,重拾自信,走出人生低谷。
我想,他的这两位好友一定在推杯换盏中安慰过他: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长安城错失你,是朝廷的损失,是山水的福气,是朋友的缘分,是诗坛的幸事!
那么,这首震惊四座流传千古的诗究竟妙在何处呢?
首先,气势磅礴,情绪饱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开篇连续两句“君不见”,立即将读者卷入诗人情绪暴风雨的中心,劈天盖地,兜头而来,酣畅淋漓。
用“君不见”引出句子,是乐府诗中还比较常见的做法,一般用在诗歌开头或结尾,有一种咏叹调的感觉。
而连续用两句“君不见”,则属于李白的首创。他用夸张的笔法,惊奇的想象,为我们展开一副有声有色的电影画面,将滔滔黄河水的生命力、时间一刻不停留的无奈感,以及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怆,展现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
其次,长短句运用恰到好处。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七言歌行中突然插入这类短句,让诗歌产生一种节奏感,而且能充分展现诗人急切的心情,画面感强烈,令人如身临其境。
自由无拘束,是乐府诗的特色,也是李白偏爱乐府诗的主要原因。
最后,金句频出,朗朗上口。
除了开篇的两句“君不见”,几乎每隔一两句就有耳熟能详的金句,让人目不暇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文如其人。李白最爱乐府诗,因为崇尚自由;杜甫最喜格律诗,因为讲究规矩。
乐府诗成就了李白,李白也将乐府诗带到一个新高潮。这首将进酒,无疑是乐府诗的扛鼎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