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有过三次上辅导班的经历,两次交钱的,一次免费的。交钱的那两次分别是初二升初三的暑假跟发小上英语辅导班,考研时报的辅导班,结果事后英语依旧稀烂,首次考研败北。而那次辅导人仅有初中文化、全程免费的辅导却对我那门功课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辅导的时间过于短暂且免费,我便用上我们上学时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重点教导时常用的词汇——吃小灶。
下面正式介绍吃小灶相关内容。开灶人:老爸的堂弟;开灶时间:我小学三年级;主食:数学;开灶的原因:印象中是一次放学回家做数学作业时,堂叔偶然间来我家并饶有兴致的看我做作业,结果发现不少错误,火心儿便由此点起。在针对错误的内容详细询问而我被问的前言不搭后语后,火心儿终于变成熊熊大火,小灶即由此开启。在此之后的三四天里,每次放学后我都要心惊胆战的回到家里迎接堂叔小灶里热腾腾的“饭菜”。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什么?”(语气还算平和)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我稍带自信的回答。
“那你这个题怎么填的是余数?”,他手指指着题,语气明显加重。
“哦,我弄错了,我们老师说除得尽的时候是商,除不尽的时候是商并在省略号后面的括号里填余数。”我开始小心翼翼的回答。
“这个题,你怎么填的除数除以被除数等于商?你刚不是说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吗?到底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还是除数除以被除数等于商?!”发问三连击,明显带有了生气且质问的口气。
“呃……,是除数除以被除数等于商。”我不自信的回答。
“你确定?”
“呃……,应该是吧。”我怯怯的回答,眼泪开始在眼眶中酝酿起来。
“把课本打开,翻到第××页!”待我忐忐忑忑的翻到那页后,他用手指指着那个公式,手指不停的在公式边捣捣“好好看看,到底是被除数除以除数还是除数除以被除数?”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我几乎是带着哭腔说出来的。
“昨天刚背的,怎么今天就忘了?”
“哇!呜呜……”终于还是没忍住哭出来了。
“又没打你又没骂你滴,咋搞滴还哭起来了?好好,莫哭老,不会做我们就一点点的搞都是老(襄阳方言)。”语气明显平和许多了。
我开始边抽噎着边在他的辅导下做功课背公式。
……
整个补习就仅仅进行了三四天的样子,每次都是放学后大概一个来小时的时间。因为堂叔家不在村里住,平时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在挤出那三四天后便再也没有为我开灶了。吃小灶的结果如何?记得那年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拿成绩单时被数学老师表扬了。从此之后,数学似乎也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再也没成为我学生时代为之担心的学科。
后来直到高中,每次过年去他家拜年,他都会提提这段往事调侃一番。我也从最开始的羞愧到慢慢坦然接受。再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开始懂得:在一个人成长的时候,有一个人能无私的去帮助你、督促你是多么的珍贵!
算算年纪,堂叔家的闺女现在应该也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了,我要不要也给她开个小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