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武侠江湖娱乐圈
金庸下葬:寄望庙堂,归于江湖

金庸下葬:寄望庙堂,归于江湖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8:13 被阅读13次

    (悼金文之三)

    今天先生下葬,据说在大屿山宝莲禅寺火化,骨灰也存在宝莲寺。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所有人,最后都要归于江湖。

    有一段书友陈兄录的视频,正是先生灵车离开殡仪馆时。

    1

    香港前特首董建华、许鞍华、陶杰、张纪中、马云等送了先生最后一程。

    这些人三教九流,有庙堂之高,亦有江湖之远。先生的粉丝,无处不在。

    自古以来文人,能得到庙堂认可的,在民间未必有什么影响。都说唐宋八大家,民间别说读过八家的文章,能把八个名字都说上来就不错。

    在江湖上享誉的,在庙堂上一般没什么地位。“四大”的作者时至今日仍众说纷纭,无非因为写小说不入庙堂法眼,连写的人都自惭形秽。其作品由江湖入庙堂,那是身后多少年的事了。

    先生去世的影响江湖上自不必说了,甚至庙堂最高处也有表示:今上亲致哀悼慰问。李相、韩副相、孙副相、前朱相、温相等皆致哀。

    象先生这样,由庙堂而江湖,由江湖而庙堂,最终都认可的,实在不多见。

    2

    先生是传统文人,有深厚的士大夫情怀,一开始也是奔着庙堂去的。

    他学了英语,本想当外交官。但因为出身不好,新朝自然不会用。(就算当了也当不长,想想他父亲被镇压的事。)

    虽然没当成外交官,但他那几年一直在《大公报》当编辑。考虑到《大公报》的立场,也算沾了一点庙堂的边。

    后来他自立门户,办了《明报》,才算彻底走入江湖。

    尽管如此,他的士大夫气是去不掉的。《明报》成功,靠他两支笔,一支笔写小说,一支笔写社评。他的社评,念念不忘庙堂。

    书生都这样,虽然说话不管什么用,但还是要说。

    后来,先生名声日隆,以至于做了基本法草委,直接参与庙堂之事。

    可以说,他一生都是以江湖之身,行庙堂之事。

    3

    先生的小说,都是文人式的江湖,仔细读来,却无一不是庙堂。

    其中人物,无论大人物、小人物、好人、坏人,都带着庙堂气,缺少草莽气。

    他自己就在“雪山飞狐”后记中说: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

    先生的解释是: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奈何。

    其实不是才力问题,而是他潜意识的原因。在他潜意识里,江湖只是庙堂的缩影,江湖中人所为也是庙堂之事,哪能满纸“他妈的”?

    第一部“书剑恩仇录”原名就是“书剑江山”,写民族、皇位与江山。

    第二部“碧血剑”同样是江山鼎革之际。

    第三部就是上面说的“雪山飞狐”,闯王的军刀与宝藏、江山与个人恩怨。

    到第四部令他走上宗师宝座的“射雕英雄传”,更是如此,个人成长与家国情仇纠缠在一起,根本分不开。在下一部“神雕侠侣”中,郭靖成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代言人……

    直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逐鹿、问鼎,无一不是庙堂之事,而书中内容与历史结合得从所未有的紧密。

    先生是借笔下江湖之杯酒,浇心中庙堂之块垒。

    4

    15部作品中,也有些与江山庙堂关系不大,如“侠客行”、“连城诀”、“笑傲江湖”。

    特别是巅峰之作“笑傲江湖”,名字直指主题――自由自在地相忘于江湖;内容更是一点不沾历史背景。

    令狐冲让我们从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走出来,记住了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的潇洒自由。

    但多读几遍就知道,“笑傲”恰恰讲政治与庙堂最多、最全、最深。

    在这部书里,江湖变成了庙堂,江湖和庙堂成为一体。

    喊出“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人,真指的是江湖吗?给自己加上“文成武德,泽被苍生”的尊号,指的只是江湖吗?

    “笑傲”没有一点历史背景,却是所有的历史。先生在后记中写到:“笑傲”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

    先生写的一直是庙堂!

    5

    后记中还说: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

    先生提了十一个人,但没提主角令狐冲。

    但令狐冲毫无疑问也是政治人物。只是任、东方、岳、左众人是主动的政治人物,而令狐冲是被动的政治人物。

    是不是政治人物,不取决于主观意愿,而要看客观行为。令狐冲固然不想做政治人物,但他的一切作为,哪一点不是政治人物?

    他一出场就是华山派首徒――庙堂中的重要人物,在庙堂中无役不与。方证和冲虚曾问他,为什么屡屡破坏左冷禅的阴谋。令狐冲答不出来,因为他没想过。但他破坏左冷禅阴谋本身,即已卷入庙堂之争,即是政治人物所为。

    也许,只有仪琳才不是政治人物。让她当恒山掌门,她竟当众哭出来。而定闲师太遗命让令狐冲当恒山掌门,令狐冲不但当了,而且当得精彩。

    6

    我最喜欢令狐冲,次之是郭靖。因为令狐冲比郭靖更真实,更贴近我们普通人。

    曾经以为郭靖在庙堂,令狐冲在江湖。但现在想来,郭靖与令狐冲没有那么大差别。

    先生写郭靖时三十四岁,正是踌躇满志,在要创业的前夜;写令狐冲时四十四岁,已经功成名就,在即将封笔的前夜。

    踌躇满志时,写的是庙堂;功成名就时,写的是江湖。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儒家入世、道家出世?

    在陈墨先生评论中,郭靖和令狐冲正是一个儒家之侠、一个道家之侠。

    但郭靖和令狐冲并不是两个人,正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时并不是两个人。

    他们只是先生不同阶段笔下的产物,也是一个人不同阶段的映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出世,达则入世,出世为令狐冲,入世为郭靖。出世和入世本是一个人。

    我们踏入江湖时,心心念念地想做郭靖;我们历经江湖风波时,又一心一意地想做令狐冲。但郭靖会变成令狐冲,令狐冲也会做回郭靖。

    在我们心中,郭靖和令狐冲最终会一而二、二而一,合二为一。

    正如在先生笔下,庙堂即是江湖,江湖即是庙堂。二者最终是一而二、二而一,合二为一。

    7

    在庙堂,还是在江湖,我们决定不了。正如范文正,到底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他也决定不了。

    但他可以决定,如何处江湖之远,如何居庙堂之高,那就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自然没这么了不起,但至少可以做到,在庙堂则言庙堂,不以物喜;在江湖则言江湖,不以己悲。

    人在庙堂或江湖,固然身不由己,但不要心不由己就好!

    只要此心常在,无论在庙堂、在江湖,做“侠之大者”的郭靖,还是做“心不贪荣身不辱”的令狐冲,其实都一样。

    8

    感谢先生,让我们看懂庙堂与江湖!

    下葬日,送别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庸下葬:寄望庙堂,归于江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ll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