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书,这本书共十章近三百页内容,应该说算不上一本很厚的书,但于我来说,这却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因为我已读了好长时间,至今还没有读完。
之所以读了这么久,除了因为自己没能很好的坚持,每天只读个十页八页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理论性较强,作者的学术功底很深厚,知识面也较为宽广,旁征博引、通晓古今。说实在的,由于自己平时缺乏理论书籍的阅读,致使理论功底不深,很多内容即使读了也没有弄懂其中意味,看过了也就忘记了。但是既然选择了,觉得还是要坚持读下去。
今天读到了第七章《完美的教学》,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以“完美的教学”来命名的。由于这篇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自己尚能看懂。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感慨良多,突然发觉也算是老教师的自己竟然距离“完美教学”那么遥远,简直是遥不可及。
在文中,肖川老师谈到,“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和真诚。”所谓“深刻”,就是说老师的课要能够独具匠心,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给学生带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所谓“真诚”,就是指师生之间要真诚相待,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教师能够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诚的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师生达到一种和谐、心心相印的境地。
实际教学中,能够做到独具匠心的老师应该不在少数,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有自己的教学魅力。记得原来单位有一位教语文的女老师,每次上课的板书都很有精彩。一节课下来,她都会将自己的板书设计成不同的图案,要么将课文内容分层次展现出来,要么将板书设计成文中主人公的名字,诸如此类。总之,她每一节课的板书可谓都是一副独具一格的画作,学生非常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教学成绩更不在话下。
但是,能够做到“真诚”的老师应该不多,因为传统的教育还是会被套上“师道尊严”的桎梏,上课就是上课,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权威是不能够受到挑战的,一旦受到挑战,后果不堪设想。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放飞自我”的袒露心声,抑或是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简直是异想天开,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即使老师出现了错误,也是会其他的词汇搪塞过去的。
读完文章的中间部分,我直接在书中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你会‘讲’课吗?”,我本想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写出来,但是又苦于词穷找不到合适的语句,之所以会写出这句话,一方面主要基于肖川老师这段文字写的美,另一方面感觉自己的课同完美教学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看来需要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需要努力的方面还非常多。
书中写道,“只有当教师对他所教的内容融会贯通、如同己出、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能顺手拈来,皆成妙趣,才会有那样一种拥有真理、‘一览众山小’的沉着与自信;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才会有理智的挑战、内心的震撼以及触及心灵的影响”;“只有当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师可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时,讲课才真正可以称之为‘讲’,而只有真正的‘讲’,教师才能把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方面。”
故而,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达到完美教学的要求,除了要把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吃透,做到游刃有余之外,更重要的还要知晓教育的真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研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与学生真正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才能把课堂变成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智慧和人性的殿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