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督导成长路

我的督导成长路

作者: 爱反思的方 | 来源:发表于2019-10-26 02:00 被阅读0次
    我的督导成长路

    自从2013年开始学习督导,至今已经七年了,读了七年依然是懵懵的,随时都是不懂的惶恐,有时候感觉自己没有救了,特别羡慕那些学了一下就特别能说得清楚的人,我怎么也做不到。

    2013年的时候初级督导班,那时刚刚开始接民政的社会工作项目,我既是一线社工,又是项目主管,还要负责指导社工。服务对象是高龄老人、职业妇女、特殊儿童。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茫然中的希望就是督导班的学习,听老师讲课完全是被拖着走,即使可以在本机构使用还是云里雾里,让自己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还是非常困难。好在督导班组织的是督导带领的集中实习,由督导老师带着我们“扫街”,“走村串户”、示范个体督导、团体督导,要求我们写周志,周志特别看中的是社工的反思;批阅我们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督导老师的情感支持都是现身说法,同辈支持不仅仅是半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学习,更是在专业上的互帮互助,充分体验同辈督导的作用。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对于如何从督导的角度去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更是从被督导的角度去体验社工的感受,真正打开了我对于督导的认识。感觉这个运用到机构管理、项目管理、社工指导肯定可以了。但是2014年,机构的项目从两个点迅速扩大到十个点,人员也由集中到分散,项目评估也逐渐严格,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入机构实习等等,突然发现所学难以应付新的局面,在诚惶诚恐的状态中开始了中级督导班的学习,这次的实习因为工作很忙就选择了在本机构的项目点实习,一起实习的同学也变少了,实习还是以社工实务为主,在这次的实习中,来自香港的督导老师带来了与本土督导老师完全不同的风格,督导老师更多的是听被督导者讲,给予了更多的自由,对于想要依赖的我非常的不适应,老师一直在调整我的心理咨询师的问题导向思维,不断从资源角度去建构我的目标导向思维,而我个人对于优势视角可以理解,但对于资源的认识始终不明白,个人确实在生活中的自我管理非常欠缺,似乎就卡在优势视角和资源认识的困境里了,这一年的实习里涉及到很多的资源链接的事情,打破了什么都是个人的资源做事情的格局,被迫要去和各种人做连接,暴露了个人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于是在叙述治疗和绘画治疗的系列学习中增加了更多的个人成长内容,这一年过的很辛苦。2015年的高级督导班,我依然是在本机构实习,这一年才开始做为督导进行实习,选择本机构的社工进行督导,在本机构里做为内部督导开展工作,这个时候督导的岗位是模糊的,机构给予的工作是综合的,既要做一线社工工作,又要做项目主管,还要做实习生督导,有行政的角色又没有行政的权利,有督导的角色又没有督导真正的设置。而这个阶段的社工对于机构、项目、督导、项目主管及一线社工的角色及分工都是混乱的,都希望制度清晰,岗位职责清晰,但实际上都是凭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去进行,整个机构的发展都是在一个动态中,1-2个月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资方和落地方对于社会工作,对于项目都是在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要求也是不断的在变化,一切都是在动态里。我作为督导,对于督导的认识也非常模糊,社工与督导之间如何建立专业的督导关系,如何去体现督导的模式,如何去展现督导的过程实际上都是昏的,就这样成为了督导。这一年来我们机构的实习生更多了,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学校里的学科思维的东西,科班出生的系统理论学习与我们在督导学习里根据我们的特点组合的课程之间的差别的理解,让我们质疑自己到底怎么才是专业的?这两个不同体系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如何可以在这两个体系中自由转换?依然是混乱的。于是开启了两年高级实务班的课程学习,希望可以在专业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成人教学的高级实务班也是根据招募的学员量身定制的课程,虽然也有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常规的基本课程,但是因为学员来自社区、机构等实务工作者,有大量的实践经验,需要的是理论提升并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转化,授课的老师都是来自台湾的资深老师,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也是突出了实践部分。我在这两年的实习里,开设了学校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社工等方面的小组,涉及了临终关怀的个案,设计了较为大型的社区活动,这些似乎可以从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索,但是也没有形成系统呈现出来,更没有衍生出新的项目,在2016-2017年里,我更多的是通过周志与台湾的督导老师在对话,更多的是突出专业反思的部分,我必须快速的梳理自己的想法,建立或者完善自己的内在逻辑,维护自己内在的结构,快速更新内在的结构,而不被快速的变化而迷失自己。常常都在思想崩溃的边缘,我的身边不乏关心我的朋友,但是在专业上的对话却很难找到知己,没有人真的在乎你说什么,想什么。我更多的想法都在周志里说给督导听。督导老师一条一条的回应我,给的更多的是倾听、陪伴。这个时候的督导已经不再是前三年的行政督导居多的方式,更多的是支持者的角色,因为督导老师看到了极速信息变化中每时每刻都在崩溃边缘的我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可以懂我的倾诉对象。这个时候督导老师的陪伴,让我体验到了经验丰富的督导老师的包容度。这个时候对于支持性督导有了体验式的认识,但我在机构里去进行的体验式督导并没有督导老师的指导而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效果,不同系统的学习带来的冲突继续升级,因为实习生里不仅有本科,也有研究生了,这是更有专业思考的一群人,如何去对话?另外项目为主的社会工作实践方式就必须有项目思维,如何从项目督导中去学习成为当前的必须。从16年开始督导社工示范项目两年、17年开始督导省厅及三区项目两年,17年开始的督导班学员的督导三期以来,才真正开始进行督导身份的实践,这是指在督导主任督导下,同辈督导的支持中开展的督导实践。当我在督导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有一个人在高处提点你,在远处注视你,在身边陪伴你,这个时候可以充分体验到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双重角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时候的台湾督导老师更是技艺高超的导师,在我们诉说我们的督导过程中可以巧妙的引导我们自己从问题到答案的过程中都是自己的思考,自己做出的答案。这个时候督导老师的陪伴中用很少的开放式提问,就可以打开我们的对话空间,开启新的方向。在这个阶段,邀请我参加评估和评审的工作逐渐增多,可以从评估的角度去认识项目的逻辑,更进一步了解资方和落地方对社会工作项目的思考,似乎我的思考更加有宽度了。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高校教学中理论和实务的脱节的症结在哪里了,有了一些懵懵珑珑的感觉,但是还是不能说清楚,我感觉我必须重温学校生活我才能理解学生的卡点,但是无法回到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的时代了,于是2017-2019年又开启了国家开发大学的社会工作本科的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科教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怎么样的。在这个阶段,受西南民族大学的邀请,2018-2019,做了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分享给学生。我又是在作为学生和作为教师之间进行转换。努力把协会的督导培养体系与学校的系统培训进行结合。高校学生从没有经验开始的理论学习到实践,社会上有经验的学员从实践到理论,各自都有不同的知识融合点。如何在大学四年或者如何在督导体系的培训中快速转化是我目前思考的,一定会有更好的方式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学习社会工作。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中,我会更看中学生能不能把握住当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动态以及某个领域,某个方向的研究变化。当然我们也不是只这样埋头摸索,从13年开始,每年都参加民政举办的高级研修班,到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了解全国社会工作者发展变化及人才培养情况,不断去寻找更加适合的社工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2016年,作为成都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人才,由政府给予我们自我培养的经费,支持我们积极去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让我们有机会去参加国际会议,了解最前沿的国际社会工作发展信息,在深圳的亚太会议上我们看到了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差距,但是也看到国际对话的开始。我们在多年的西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努力让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适应本土的需要,尽可能的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但是有越来越多的本土社工立志于建立真正属于我们的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基于我们传统的价值体系,吸收传统工作手法,建构本土的工作架构,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典型案例吸引着国际眼球,华人社会工作成为国际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是我们越来越需要开始去探索的方向。如何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如何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2019年10月的东亚民间社会论坛,邀请了中国高校及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参加。我作为参会人员特别欣喜地看到国际社会工作发展中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这个时候,我再一次接受了台湾督导王玠老师的督导。我虽然一路走来,每时每刻都是懵懂的,但是我知道我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感受动态的变化;我知道在我成长的路上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在努力,我不缺乏同行者;我知道社会工作是一个实务的学问,督导是更加实务的学问,在动态中建构平衡是一门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建构社会的和谐是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我在路上,我一直在路上,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行走着专业的道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督导成长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qy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