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小学老师,我应该一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现在的农村孩子手里有手机,兜里有钱,没有娱乐活动,没有思想交流,更不会去参加劳动。
马克思说过,唯有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所在的村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看电视,玩手机,一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机会参加劳动。
父母打一天工能挣100块钱,我一天才花20块钱,我父母是有钱人。
更有甚者,他的孩子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全班也仅剩他的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把他叫到学校来,他焦急,生气,眼泪哗哗地流,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最后没办法了,说了一句话:哎呀,这学上的,实在不行跟我去打工算了!哎呀,原来孩子是有退路的,所以他不肯好好学习!
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有的时候也想到学生家长,真弄不明白,学生家长打工挣钱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继续打工吗?有的家长会表面上同意老师的看法,其实心里完全是另一种想法:现在的社会情况,即使你考上学,又有什么出路呢?还不是得打工吗?
还有的家长,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当老师把孩子的行为问题或者心理问题或者思想问题,罗列到他的面前时,这时候家长就不得不面对了吧?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家长会轻声地说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我们家的孩子从来都胆小……
胆小的孩子,经常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完成作业的孩子,以后就是去打工……是什么让家长看不到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之路呢?是什么原因促使某些家长不愿意力挺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学习呢?
家长们可能会说老师真是事儿多,我干一天活已经特别累了,我刷会手机看会电视,又怎么了?殊不知,家长看十分钟电视,孩子就可能看一小时的电视;家长刷五分钟的抖音,孩子可能就刷五天的抖音……这些都比做习题容易多了,这些都比背课文容易多了!
孩子们五天在学校里学习到的各种行为习惯,两天在家里,就都归零了,甚至成了负数。
虽然农村孩子中大多数的孩子都特别爱学习,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会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但是,老师管理这几个极少数的孩子,所花费的精力比管,其余的40多个学生花费的精力都要多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老师的工作,老师就应该把每个孩子都管好,的确老师是每个孩子都管,但是距离家长心目中的管好,中间是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来填补这个鸿沟呢?那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关于这个问题,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说,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学到东西。
2.在班里树立榜样,不是告诉孩子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去那边不能去这边,而应该告诉孩子们,你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好什么?
3.让孩子进行正确的归因。学习不好或者遇到问题就退缩,跟环境没有太大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自己一定要认为自己行,自己没有达到所应该达到的结果,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真希望每个孩子的家长都能和老师密切配合沟通,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