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不追剧的我,居然把38集的非娱乐性电视连续剧《王阳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感触颇深,收获颇丰。王阳明短暂的一生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感天动地。观剧的过程中,无数次落下感动的泪水,截下动人的画面。想要写一篇完整观后感,可我笨拙的笔实难胜任;只从截屏的画面中,回味一下当时触动心灵的感受吧。
心理学家说:要抓住触动你心灵的事物,那里有你的生命课题。引起情绪波动的事物也要注意,因为每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解的心结。为此,我比较注意捕捉触动心灵的事物,研究一下它们究竟会带给我什么启示?
画面一 “道在吾心”

这个画面是王阳明在龙场山洞中的石棺中悟道的瞬间。在石棺中沉睡多日的他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里突然站起来高喊:“道在吾心!道在吾心!”王阳明经历了种种挫折、重重磨难、九死一生之后,终于在龙场悟道。
当时,他身陷绝境,思想也陷入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虽然他从小便熟读儒家经典,又经历过了“五溺”时期,他为什么还会迷茫?
王阳明的“五溺”是指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学这五种嗜好。其中,“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是王阳明去世后,其好友湛甘泉为他写下的墓志铭中所指出的王阳明三十四岁前曾沉溺的五个方面。这五溺并不是弯路,而是王阳明体悟心学必要的人生储备。
从王阳明的五溺来看,恰恰证明他是一位打通中华文化奇经八脉的千古圣雄,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者,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还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誉为“真三不朽者”。
我也曾一度困惑:世间的事情先贤不是都记载在经典里了吗?为什么饱读诗书的人(如王阳明悟道之前)还会迷茫?最近学习到《传习录》中的这段话,才豁然开朗!
【,二0】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故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模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译文是:
陆澄问:“后代著述后代著作非常多,这些著作里恐怕也有一些是对正统学问起扰乱作用的吧?”
王阳明说:“人内心当中那种天理是浑然天成的,圣贤把天理写到书上来传播,就好比是写真传神,不可能和人心当中的天理一模一样。书里面的描述只是给人展示一个大体的形状,让我们能够根据这个大体的形状,去追求那个真正的天理,也就是按图索骥。
画人物肖像,这个人的精气神,他的神态气色,他的语言,他的笑容,他的动作举止等等,画肖像画,是绝对画不出来的,也是不可能传下来的。王阳明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圣人的著述中对天理和思想的阐述也只是一个大概,和真正的天理、人心中的天理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后代这些人的著述呢,等于照着圣人画的肖像画临摹,那就越画越不像了,后人画的时候,不仅是画的不像,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胡乱的添点儿、加点儿、减点儿,为了表现他绘画技巧高超,所以就更加失真了。这是王阳明对后代著述的评价。
所以,王阳明悟道之后有诗云: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阳明先生的学说,如夜空中的明星,点亮了我的生命,帮助我消除了几十年来人生路上的种种困惑;学习先生心学的修炼方法,使我每天都在精进、成长、宁静和喜悦之中!感恩先生,感恩师父,感恩所有美好的遇见!
2023.7.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