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学生,那些让人寒心话的背后

学生,那些让人寒心话的背后

作者: 風雨綫 | 来源:发表于2016-11-05 11:55 被阅读39次

    文/風雨綫

    我是语文老师,学生最伤我心的问题便是那句:“老师,学/背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回答他,说:“孩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告诉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样要去远行才行,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条件……”你提醒他,说:“孩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后会有用的……”        

    这时,他便会说:“诗和远方有什么用?”“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有意思多了!”“以后,以后是什么时候,难等……”

    你看,十几岁的娃娃,他是说“难等”,他是问“有用”。这些问题,这些用词,反应出了什么呢?

    其一,他只需要“有用”的东西。这个有用的标准,不是知识,不是技能,不是未来发展,是能否带来利益,带来好处,最好是能赚来钱财。

    其二,他怕“难等”,他不愿意“等”。他很浮躁,缺乏耐心,喜欢“快餐式”的一切,没法静心准备等待学有所成的时刻。这里的等,恐怕还有层“坐等”的含义,我不学,我等收获,我不做,我等成功,我不干,我等给予……


     那么,究其根源,还是他思维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在哪呢?我想有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1.家庭原因。家长或监护人,过分看中一时利益,功利心过强,有些家长甚至否定学校教育和老师的作用,说读那么久的书,有什么用,什么都不会做,白读了;更甚者宣传“读书无用论”,说什么,你看,你们那些老师上了一二十年学,一个月还不是几千块钱,还没有我赚得多;宣讲谁谁谁,读了小学,成了大老板。跟孩子在一起时间不多,打电话时、回家时,便是十句八句不离钱,我一学期拿那么多钱,你考的这点分值得了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就只谈“有用”了。

    2.社会原因。社会上的一些新闻媒体,网络信息,以及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便是有多少钱,尤其喜欢大肆渲染那些不读书就可以成功的案例。学生只看到了钱,没看到人家是付出多大的艰辛和努力才取得的,也没有看到那些人如何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他看到了一个时期内,少数人不读书甚至读书少,成功了,他看不到这个成功比例是何等的少。同时,社会上也没有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他们眼中的老师、学习、读书,就越来越没有档次了。久而久之,他也做起了“白手起家,成就辉煌”的白日梦。

    3.学校原因。学校没有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没有真正觉醒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随着各类新闻的报道,老师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成了“弱势群体”,做什么都不对,什么都不做也不对,导致很多时候,不知如何?老师没法真正作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层面就会减少,不正之风就会滋长,学生就会变得无所谓。

    其实,说这么多,又如何呢?依然没能改变现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那些让人寒心话的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t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