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眼里,子女上小学的目的是为了考个好初中,初中是为了中考考到一个好高中,高中三年则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等大学读完,毕业之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就这样一辈子直到退休。
很多人事实上就是按照父母的这个要求走过来的,毕业后在一个稳定的单位一呆就呆个十几年,然后才发现,现在做的既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擅长的,纯粹是在糊口饭吃。
中国大学和欧美大学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欧美大学实行的是通识教育,即先让学生们学2年的各种通识课程,然后学生们才根据自己兴趣和擅长选择专业方向。而中国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读什么专业在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基本上就定了。以后的几年时间就是主要就是学跟专业相关的课程,但学生不一定喜欢,因此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去选择和专业全然无关的工作。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人选择的工作只是专业上能对口的,但对不对自己的胃口,其实都不知道。然后他们就抱着求稳定的心态,在这个自己都不太明白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多年。
他们是真的喜欢目前的工作吗?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和工资、人际关系没关系,就是不感兴趣而已。
这也就说明,很多人一直在做着自己都不喜欢的工作,为了稳定、为了生计或者为了别的原因。
《百岁人生》中作者提到人以后能活到100岁以上,相应的工作时间也会延长,40年、50年甚至更多。而现在科技技术的进步又是如此之快,因而有专业人士指出,以后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会换2-3个行业,5-7份工作。
所以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的情况,只会出现在我们父辈、祖父辈的时候,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则是需要在众多的工作中不断试错,找出最合适自己的。
为什么要试错?
去医院挂点滴的时候,一般要进行皮试,这是一种试错;
一款软件研发出来,先会在小范围内测试,这也是一种试错;
一种教育理念提出来之后,会先在一些地区试点,这也是一种试错。
试错是为了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生命、资金和时间。
而在职业上的试错,则是为了避免出现职业生涯的损失。
虽然职业生涯以后会很长,但每一年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如果蹉跎数年才发现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对自己来说就白白浪费数年。
那应该如何试错?
试错的重点不是“试”,而是当发现“错”的时候,选择改正,而不是一错再错。
我有个同学,本科一毕业就去上班,结果发现不喜欢当时的工作,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考研,硕士博士学位一起拿下,现在心满意足地在一所大学教书。
另一个女同学北大法律系毕业,按理有一份光明的职业前景,结果工作没多久就选择去学考古,这个既是冷门,又不太适合女生的方向。只能说她毕业后,真正找到了她所喜欢的专业。
相比这些同学,还有很多人,明知道不喜欢,但只为混口饭吃而已。
对于这样的人,就不存在试不试错的问题了,而是一直在错误中沉沦罢了。
另一方面试错要趁早,越早越好。
在自己还是单身的时候,换工作乃至换行业,都不会有太多的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试错成本低。
可当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就会顾虑颇多,这时候试错的成本就越来越大,是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有很多人,等到中年之后,把未来趋势看明白了,却失去了改变的条件和勇气。
人生很长,长到未来能够有百岁人生;
人生很短,短到我们还没活明白呢,一辈子已经过去了。
等我们老了,我们会不会为了今天的试错而后悔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