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情感依赖性挺强的,习惯了与一个人或者一些朋友在一起,只要感觉很舒服,无拘无束,很长时间都不会改变。
近来发生的一些变故,让自己也开始慢慢的习惯了一种孤独,或者说是心灵的自由,不必考虑太多他人的感受。也许,潜意识中,这种自由自在,自我安排一切的生活,就是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尽管内心还是很渴望心目中那种有老有少的家庭生活,而现在这种状态,又是第一次,经常要安静的面对自己。
一段珍贵的关系就在于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可以照亮彼此,而不是互相消耗。
不然的话,一个人喝酒也可以很浪漫,一个人吹风也更清醒,一个人也能无畏的走自己的路。
独处的时候,内心坦然从容,不畏不惧,不求不盼,不惊不扰,平和又安然。
独处的时候,能更加深刻的感知自己的内心,比任何时候都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做真实的自己。
自己的快乐不需要在别人身上找,一个人也可以过得精彩又快乐。漫漫人生路远,吾上下求索。往后余生,与沧桑流年握手言和,安于己心,受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淡然处之,安之若素。
清风无言,桃李依旧,时光它悄悄滑过。岁月苍老了容颜,沧桑了风物,在时光交替中,唯有不负春光,不负己。
《百年孤独》中写道: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天气可以无常,但是,生活的阵脚却不能乱,昨日的风,似乎只吹皱了一季云水,触动了水的柔情,也只是荡远了白云,激起一圈圈时光的涟漪,却掀不起岁月里的惊涛骇浪。
昨夜的北风,入了今晨的窗户,吹乱了我头发,撩起我心头一阵悸动,却凌乱不了我内心的安静。
昨夜的雨,雨疏风骤,若风已入林,水已归岸,时光已经静美,再大的风雨,对于人生只不过只是风景。
若素心淡然,心归平静,再大的风雨也只是路过生命,留下一些痕迹,却让生命更加懂得安之若素的平静之美。
不用周旋与他人的情绪,不用时刻警醒自己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不用刻意去判断他人的心思,只管放松自己,自由翱翔。
孤独是人类灵魂的本质,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也将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身边的人,亲人也好,朋友也罢,都只是陪我们走这一趟旅程的人,最后,我们都将分别。
都说我们需要成长,需要成熟,很多人以为只有成为圆润交际者,才表示一个人成熟了。
其实,只有当你学会一个人独处、一个人沉淀自己的时候,才是忘我的成长,这份成长才是渗透到自己骨子里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
自己变得强大,就不需要合群来找存在感。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收货自己、沉淀自己、取悦自己的能力。
独处从来不是苍白无力的,当你挖掘出了独处的能量,便能掌控独处、爱上独处。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梭罗带着一把斧头,远离城市,在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屋,只身一人居住了两年。他说“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有句话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特别的赞同这句话,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明白,不是你认识的人越多,人生就会越顺遂。
他人的生活,他人的话语,他人的思想,往往让人迷失自己,对于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是迷茫的。
独处的力量,让自己离自己最近,让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不被世事推着走。
独处不意味着要放弃朋友。而是要留时间给自己一个人,收获那些与他人相处收获不到的东西。
名人罗兹曾说:
“一个人有没有朋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忙得没有机会独处,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会更加孤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结束一天繁忙交际后,回到家里倍感孤独,重重心事无人诉说的原因。
只顾追逐,容易失去真我,试着拒绝几次聚会,留一些时间与自己相处,感受真正的自己,独处而不孤独。
真正强大的人,都有独处的能力,感受真我,享受自由。越喜欢独处的人,越不会孤独!
《百年孤独》中说:“一个幸福暮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寂寞签署一份体面的协议。”
人到暮年,情绪是稳定的,即便有点惆怅也于风月无关,沉淀生命之后,便有了温润的光泽,如一个老物件,被时光包浆,被岁月浸润出诗意。
温润质感,犹如那一句:“人间草木深,我心桃花源。”
生命无需太美,若是美到不可方物,那也就少了一点韵味。生命也无需让太多的人进入自己的圈子,那也就太吵嚷了。只有被时光岁月沧桑浸染,才会有生命特有的韵致。
总觉得,生活简约,生命安静,素淡的时光里,安然而居,才是真正的生命端然,人生淡雅,恰好温柔,恰好成熟,归于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