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写”,有了一点点的体会。
在我看来,写分为两种:一种是抄写、默写;另外一种是记录。
让我们把生活写下来吧—记录
我们知道,《奇特的一生》作者柳比歇夫,是一个近乎苛刻的对待自己的时间的人,他56年如一日的实行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从未间断。他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取得了伟大的学术成就。在这里,我们抛开自己能否取得伟大的成就不谈,单单是年老的时候,随便翻起自己的记录本,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在50年前的这一天认识并喜欢上了一个叫做小芳的姑娘,正在犹豫着要不要表白;自己在40年前的这一天正在为自己毕业找工作而焦虑,沮丧,看不到未来,35年前的这一天,孩子满月。。。。。是不是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个时间记录的本子,就像是时光穿梭机一样,让你清晰的看到了过去。而如果,你没有记录的习惯,那么回忆起过去,可能你只能依稀,你的点点滴滴,甚至完全忘记,就像,没有活过一样,不曾留下你的痕迹。当然,如果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的时间利用效率不会太差,相信,你取得的成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我们把生活写下来,不是为了让自己年老的时候回忆用,而是,真真正正的让自己知道,自己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从而,调整自己的节奏,人生毕竟是一场马拉松,知道调整自己的节奏,就像是马拉松的时候,有一个测试你心率的手表,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慢,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快。不会因为时间的阻碍而”一叶障目“,也不会”一眼万年“。
让我们把学过的东西写下来吧----抄写、默写
最近参加了核聚英语21天突破,每天都要花时间做什么呢?抄写,反复抄写,直到默写出来。很多年没有背诵了,突然发现这样的感觉真好,为什么呢?因为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可以轻而易举的回想起今天学的东西,当我早起的时候,我可以轻而易举的回忆起昨天学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真正的记住那些句子,并且永久的刻在脑子里。
所以,毕业很多年以后,突然发现,所谓的“死记硬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不可避免的,不信你回想下,还残留在你脑海里的一些“知识点”,是不是,就是当初小时候,老师要求反复背诵,死记硬背出来的。
2012年,加拿大人斯科特.H.杨(Scott H Young)用一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MIT公开课上正常情况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并最终通过了所有考试。在分享其学习方法的时候,他提到了费曼技巧,从此,费曼技巧进入了公众视野。
那么,什么是费曼技巧呢?
第一步 -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后拿出一张白纸, 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
第二步 - 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 如果你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
第四步 -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
其实,大家是否发现,费曼技巧是建立在“死记硬背”上的,只有你真正记住了这个东西,你才能在白纸上写出来,才能驾驭它,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你学会的东西,你一定可以写下来的,一定可以跟别人讲清楚的,如果做不到,一定是没有学会。
写,有这神奇的力量。例如《影响力》一书中提到,一个做出书面承诺的人比一个做出口头承诺的人更容易达成目标。两个国家战争,一个国家通过让另外一个国家的战俘写自己国家的缺点的,竟然可以慢慢的转换战俘们的立场,慢慢的使得他们自己的行为跟自己所写的观点逐渐一样。一个销售公司通过让员工写下目标,竟然可以让自己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我相信你也明白,每完成一次007的作业,都让你脑子里的某些事情,某些概念更加清晰。
网友评论
从《奇特的一生》到《影响力》,从核聚到斯科特杨……
引经据典,足见阅读和写作的功底。
写作是李笑来老师最推崇的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之一,庆幸老大覃杰建立了这样一个组织,提供了这样一个供大家共同成长的平台。
7年就是一辈子,相信我,你我并不孤独。一起通过写作这种方式走过一个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