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联网的人有几个词是整天挂在嘴边的:用户、场景、需求。字面上看,需求就是用户想要什么。比如人类想要光,于是上帝给了人类手电筒。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需求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会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好像我们的需求永远无法被满足?
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包括我。
上周听了涂晋同学的分享后,令我茅塞顿开。所以我尝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聊聊我对需求的理解,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大家从形而下抽象到形而上,然后再返回到形而下落地提供一些启发。在此先特别感谢涂晋同学给我的启发。
需求是不变的,变化的是需求被满足的方式。
有一个经常提到的例子,人类渴望速度,于是人类驯服了擅长奔跑的马作为动力提供者,之后随着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能够提供更大动力、产生更快速度的机器就取代了马,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了人类对于速度的需求。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对速度有需求?对速度的需求又为什么如此彪悍的从古到今一直存在?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人类每天考虑最多的一件事:生存。也就是活着,不饿死不渴死不病死不摔死不被杀死…
归纳起来其实就是生存的两大基础需求:摄取能量让自己不饿死不渴死、获得安全让自己不病死不摔死不被杀死。这两大需求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围绕着它们延伸出了很多需求。例如前面提到的速度需求,速度快了,就能够更轻易的捕捉到猎物、就能够更轻松的逃脱被捕杀的危险。不过生存需求不是我想讲的重点,因为生存需求太深层意识,是人类一代代通过自然选择遗传下来渗入到基因的经验,需求的产生根本不需要经过主观思考,是潜意识的。
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需要经过主观思考,存在于显意识的需求。人的思维会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而其中价值观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实体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价值观的变化来探寻人类需求的变化。
原始社会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形成,宗教被统治者有意识地发展为一种社会行为,政教合一成为普遍现象。宗教中的神,成为了万物的起源。在这一时期,“神”是万能的、是能够主宰一切的,而人性是被打压的。神学中“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上的意义不足称道,任何需求都应寻求神的满足。所以人类渴望速度,就祈求神灵赐予神速;人类渴望粮食,就祈求神灵保佑丰收;人类渴望安全,就祈求神灵庇护。
那个时期,“神性”高于一切。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神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让人真正意义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这个时期开始,人性和人的价值开始受到肯定,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开始受到推崇。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受到重视,人类开始正视自身以及个人的价值,生存之上的新价值观引发了新需求的产生。
这个时期,“人性”开始觉醒。
从此之后,生理层面的生存需求和心理层面的价值观需求成为人类需求的核心。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围绕着这两个核心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子需求,例如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广的人际交往、更好的自我实现等。比如在中国,阿里巴巴2015年提出的Health & Happiness战略,其实就对应了生存(Health)和价值观(Happiness)这两大核心需求。
前面提到围绕着两大核心需求细分出了许多子需求,在今天,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在试图满足这些需求,有些做到了,有些没做到。那么用户如何感知到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呢?涂晋同学举了个例子,他8月份的时候去非洲避暑,见到了非洲大草原、野生动物、南方古猿Lucy等等,这些可以说是很激动人心的体验了。但是,过了几个月之后,他说除了在非洲拍的很多照片,和记忆中留存的一些片段,其余都记不清了。也许再过一年半载,他对于这次非洲之旅的记忆会更模糊,最后只会剩下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片段。这种体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旅行的时候看到了漂亮的风景,我们会“哇”的一声惊呼,觉得自己被美景惊呆了。但是结束旅行一个月之后,再回想起当时的风景,就完全没有了当初那种激动的心情。再比如,饿肚子的时候,我们的最大需求就是进食,当饥肠辘辘的我们坐在餐厅里大快朵颐,这绝对是最爽、心情最好的时候。但是吃完之后呢?就完全找不到刚才那种很爽的感觉了,除非是等到下一次又饿肚子用餐的时候。
所以,当我们的需求正在被满足时,产生的那短短一霎那的快感,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体验好。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让用户产生这一霎那的感觉,那恭喜你,你成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那么在个人价值倍受关注的今天,怎么样才能发现并且满足用户众多而繁杂的需求呢?还是从核心的生存和价值观入手,我认为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引领用户发现自己。自有人类以来到现代人类,进化当中有太多太多为了生存产生的经验刻进了我们的基因,成为潜意识。而潜意识是需要被激发的,所以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刺激,激发用户的潜意识,唤醒深层需求。
第二种,迎合用户的需求。人文主义已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类前所未有的关注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比以往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产生了大量主动性的需求。对于这类很明晰的需求,直接迎合即可。
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雪碧。每年夏天,雪碧的电视广告都是在一片绿色清凉的画面中,一群年轻充满活力的帅哥美女们打开雪碧饮料瓶,气流喷涌发出大大的“嗤”声,然后男男女女们纷纷开始对瓶吹,广告最后再加上“Obey your thirst. 服从你的渴望”这句广告语临门一脚。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激发用户在炎炎夏日里对降温的需求,再用“服从你的渴望”这句话告诉消费者要解放自己、满足自己,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挑逗消费者。这时候电视机前的你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赶紧去楼下的便利店里买一瓶雪碧,拧开痛饮,以解心头的骚动。你会发现,一大口痛饮之后,从口中到胃里又甜又清凉,再加上饮料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刺激,会禁不住发出“哈”的一声。那一瞬间当你觉得很爽的时候,你被雪碧广告挑逗起来的需求就被雪碧汽水满足了。雪碧堪称是营销和产品结合的经典案例。
最后,从“神性”到“人性”,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从生存到价值观,这就是人类需求进化的过程。当我们了解了需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背后的原理,我们就能更准确的把握用户需求,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去满足用户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