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初见旅行简友广场
南头古城,由城中村变回历史故城

南头古城,由城中村变回历史故城

作者: 城匠朱工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19:01 被阅读0次

    有朋友的小项目在施工中,请陈工去看看,给些意见,清明公众假期日我们到了深圳。工作兼旅行,这好事儿今年己两次,希望能继续。完成任务后,我们去游览了南头古城。

    到过深圳多次,对这古城却闻所未闻,原来它始建于东晋年间(公元331年),在现南头古城之地置东官郡。故此,它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宝安县政府的所在地就在南头古城。

    它也曾叫“新安故城”,原是一处具有1700年历史古建筑群体之城。经历各时代发展的叠加,最后成了一个有断断续续古城墙围合的南头村。

    改革开放几十年,古城墙内的老房不断改建扩建,三至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比比皆是。握手楼望不到尽头,无窗房数不清……它承载了无数“深漂”的梦想与生活。这处人群密集的城中村,曾被冠上混乱、复杂等刻板印象,曾是特区大名鼎鼎的城中村。

    据资料介绍,老城呈现的是“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一条300米长、南北向的大街与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在古城深处交汇,成“十字”分布。2000年古城更新改造后,古城原有的体量、街区布局变化不大,几座古城楼及其附近的古城墙还在。街道两侧变化较大,呈现出一系列截然不同的单元项目混杂体。建筑立面、空间构成变得现代时尚,整洁干净。

    这些经过改造的临街建筑楼房大多己成为时尚旅舍、购物、餐饮场所。古色古乡的府邸、民宅穿插其中,和谐共存。被保护的古建筑大多成了小型主题博物馆,展示专业、现代。

    如果不是在这里居住过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它曾是个破破烂烂的城中村。现在,它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清明那天,我们在古城漫步了几个小时,才走了2条街,看了几个博物馆。虽然只是浮光掠影,但看得出此城现状是由各专业人士精诚合作,对其“保育”的结果。值得边游览边考究,其过程有趣。

    现以图片及少量文字记录自己行走过程的所见所思:

     # 南头古城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了古城历史,古城布局,街区建筑特点。它位于南城门广场北侧,我们先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对古城有一定概念才进入古城走走看看。

    在博物馆遇见一位女士,独自在练习讲解,认真,我们跟着她听了一大段,然后主动请教她一些古城历史与改造活化问题,交流愉快。

    南头古城博物馆 此模型展示了明清时期古城的规模 珠江入海口曾经的海产养植场的展示模型 在练习讲解的女士,吸引我们驻足 清代南头古城地图

    # 古城入口处的牌坊是深圳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南头古城的起点与门面。

    这是一个现代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牌楼的形式,以彰示此城有着千年的历史

     # 穿过牌坊,进入南城门广场   城门广场宽敞,绿荫蔽日。以瓮城的形式为广场设置了边界(设计师语)。广场靠城门一侧,城墙的基础作为历史文物被挖掘露出地面,有介绍铭牌供游客观赏。城墙上种上绿化植物,消解了古城内外的鲜明对立。

    南门广场,古南城门和两侧的古城墙修旧如旧,广场宽阔平坦,成了深圳居民假日休闲的场所 古城墙边的瓮城遗址,保护考古现场为主,赋予牌匾解说, 这是一个在古城南门广场的建筑小品,是个信息亭,现代建筑,主要材料为小青砖和钢筋混凝土。设计这类小品时设计师会赋予它雕塑感。可惜外露设备破坏了建筑形象。 休息日,小朋友在南城门公园画画,这次是对南城门写生。

     # 南城门是南头古城四座城门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已超600岁高龄,底宽10米、高4米半。此门名为宁南门。拱门顶有石牌匾,字体为小篆,看不懂,用百度也搜索不了,后在焗瓷艺术博物馆咨询了一位工作人员,方解其意。

    南城门是砖石结构 南城门门拱顶的牌匾刻有“宁南”二字 网络图片

    # 临街建筑物大多为肩并肩的小楼房,是近几十年房屋主人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设。这些小楼门面窄、进深大,楼层多,现己成为时尚旅舍、购物、餐饮场所。

    # 古色古乡的府邸、民宅与现代时尚的楼房相互穿插,和谐共存。

    穿过南城门是书院广场 古老的小街门楼,其后是不断改建加建的私宅,这是城镇发展的一个缩影。

    # 在中山南街,几栋古宅已成为主题博物馆。东莞会馆保护最完整,保留着会馆的建筑形式,一间一进均为院落式布局,群体围合方正严整。现己成为中国会馆博物馆,介绍中国及世界各地、各式各样会馆的名称、组织、名人等。

    另,许多旧民宅已用作小型专题博物馆,如牌匾故事馆、锔瓷艺术博物馆等,各具特色,吸引了我俩驻足细看,它们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

      **牌匾故事馆**   牌匾故事馆场所可能设置在几栋相连的古民宅内,古宅似竹筒屋(广东话对这类又长又窄的房子的称谓)房子的宽度以数屋顶瓦坑数就能知道的,这几栋房子面宽均为15坑。

    牌匾故事馆室内场所。老宅不一定只展示旧时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具等 陈工的名字与牌匾上医生的名字一样。

      **锔瓷艺术博物馆**  此馆设置在两栋相连的古民宅内,也是竹筒屋,面宽13坑。陈工还当了次义务讲鲜员,给一位小学生解释各式各样的锔瓷工具,修补破碎瓷器的工序等。小朋友听得认真,还不断提出新问题,一老一少交流愉快,也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听。

    大朋友向小朋友解释锔瓷艺术

    # 在中山南路由南往北走,城中心十字路口交汇点,古老的新安县衙就在眼前,它与现代装饰的楼房相拥相趁,诉说着城市的发展故事。

    # 参观完新安县衙,我们沿着中山东路往东城门走,沿街两旁的建筑物,小广场,小园林时代气息浓郁,漫步其中舒适惬意。经过信国公文氏祠到了东城门,出了东城门便是车水马龙的南山大道。

    # 东城门名聚奎门,城门边有石牌匾作说明,故有所了解。

    # 东城门南侧有钢筋混凝土碉堡,原来是日军侵占宝安时修筑的。

    据介绍:1940年日军驻扎南头古城长达5年,在古城城墙上修筑了17座钢筋混凝土碉堡(现今残余两座),在城内外修建了10多座碉堡和暗堡。大量的民房被改为军营,设置了马厩、军械修所等。

    下午2时许,还有很多地方没走,只能留待下一次。在东门外有间M记,立即光顾,饭后步行到停车场拿车,约1.5公里。驾车回到家己是傍晚6时许。

    南头古城值得再去走走看看,只因这是一个“大历史观”下古城原生保育营造的案例。

    摘录深圳规划设计院一段文为结束语:在过去20多年里,围绕古城的改造提升工作从未停止,现在回头看来,从早期的“文保导向、拆新留旧”到后来的“有机活化、原生保育”,从最初的“政府主导、硬件整治”到现在的“多方互促、系统运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念认识不断进化,方法模式不断创新。

    网络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头古城,由城中村变回历史故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cu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