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这分别是《论语》的学而和为政篇中的句子,讲的都是要重温旧的知识,从旧知中悟出新的见解和收获。这些故知、旧知可以是指我们从各种渠道听闻的、获得的知识,其中很大一部分包括我们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
但重新读所有读过的书本既耗时又耗费太多的精力在书中我们并不是特别需要的地方,我们有什么办法重温之前学过的书本知识呢?
如果我们把对我们有用的、重要的书本知识都记录在笔记本上,重温起来就方便多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就是教给我们这样一种方法,用一个笔记本完成读书的5个阶段,从选书、购书、到读完书的记录和之后的活用,全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最后通过不断重读笔记,在有需要的时候重读书本,不断和自身当前的实际相结合,获得新的创意。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是一个笔记本达人,他非常热衷于应笔记本记录工作、兴趣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奥野宣之从日本同志社大学毕业,曾在出版社、报社工作,独创了很受欢迎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了用笔记法贯穿读书的5个阶段,并分享了19个读书技巧和26款使用文具。
1. 选书、购书
用笔记本收集读书信息,从自己的最初念想开始记录,到网络上现成的书单及报纸杂志上的剪报,全部囊括其中,这样根据自己的需求形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购书清单。奥野宣之建议用表格把购书清单收集好,打印了之后贴或夹在笔记本中,买了一本就划掉一本,增加的时候再在后面加上,这样,这本笔记本用完之后,可以取下来贴到下一本上,非常方便。
有了购书清单,我们去书店购书就按照清单来,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买回来三分钟热度的书。这就是奥野宣之所谓的“指名购书”。
2. 读书、笔记
买了书回来,就要进行阅读,和做记号了,这个阶段是读书的5阶段中唯一用不到笔记本的地方,但却是为接下来做好笔记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
奥野宣之在这里详细叙述了读书方法:
第一遍通读,觉得好的,有价值的,重要的,那一页折角。
第二遍重读折角的那些页,还是觉得好的,再折另一个角,也就是这一页折了两个角。
第三遍做标记了,再读折了两个角的那些页,觉得好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可以用多色标记,也可以用直线、波浪线、圈圈这样不同的形状标记不同的部分。
完成了这三遍阅读之后,就可以开始做笔记了,这时候只要看书中做了标记的地方,如果觉得好,就抄到笔记本上。
但并非如此就完事了,奥野宣之介绍了一种叫“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法,也就是摘抄书中你觉得重要的地方,并且记录你当时的感想。
3. 活用
笔记做好之后的阶段就是怎么让笔记内容为我所用。在此阶段可以写书评,给笔记和笔记本做好检索标签,方便以后的查阅,重读笔记的时候就是使笔记成为我们的思想源泉的时候。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的目的大多数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读完了事,即使娱乐性的阅读,在我们的内心也会引起波澜,实用性阅读更是为了知识的应用,如果说读是一个求知的过程,那么读后的行动,便是读的结果和目的,我们读书追求的往往是“知行合一”。
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做好笔记,不时温习重读,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纠正。
一、“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让你的笔记一目了然。具体做法是:
日期:今日日期可记为180409
书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作者:奥野宣之
摘抄(可用标记如○):
评论(可用标记如☆):
日期、书名和作者的标注,让你一目即了解是哪位作者的哪本书,大约在你的什么阶段读的。摘抄和评论的内容帮助你记起书中内容和自己阅读时候的思绪。
我们在摘抄原文的时候已初步加深了记忆和理解,但若仅仅是摘抄原文,可能日后重读的时候会有些糊涂当时自己为何觉得这地方好,我们是如何产生共鸣的。而加上评论,就会为后来重读的自己一条线索。
其实任何信息只有经过和我们自己发生联结,才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影响。我们需要保留下来的并非书本内容,而是我们读书过程中的思考,这种思考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二、活用记到笔记本上的内容。
在选书的环节,通过整合记录在笔记本中自己的随笔感想、书单及剪报,制定出自己的购书清单,这种行动实际上就是一个活用的过程。如果说那些记录都是知识,那在整合它们成为自己的清单时,并按这个清单进行购书,这就是一个行动的过程。
又如我们摘抄了书中的一些技巧,比如这本书中做记号的方法,然后我们在读下一本的时候拿来用,一边读一边折书角,到后来在书上做标记,摘抄评论做笔记,这也是行动。
再如我们读完一本书,通过自己的读书笔记,写出书评的输出过程,也是一种行动。
三、重读笔记刺激我们的思考,以获得新知。
活用并非到写完书评就结束。我们的笔记本就是我们的素材库、知识库,我们需要不断重读,让笔记本刺激我们产生新的主意或新的感悟。
奥野宣之在书中引用了《创意的生成》里的一句话:“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我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很死板,缺乏创意的人,直到我当了妈,虽然也不是很有创意,但发现创意这玩意,完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孤高清冷。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转嫁一些信息,就可以产生新的玩法,比如我会和孩子一起玩麻将连连看,把麻将的花朝上,从连连看的规则来玩,最后的计分也可以借鉴有些网上玩牌,同花顺、四个的可以加分。
可以和孩子玩的抓堆游戏也是把简单博弈论和数学游戏结合到一起,100个棋子,我们轮流抓1—3粒,最后谁抓完谁赢。
其实在工作中需要写某些材料的时候也是这样,把不同的信息经过思考通过一定的可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一篇全新的,有见地的材料就形成了。
而写作中更是如此,最近报班学习写作,无论哪个老师都特别强调同一件事,那就是素材的积累,如果没有素材的积累,写作者很快就被掏空。写作的过程或者可以说是受一定的信息刺激,产生某种灵感创意,然后又从自己的素材中去提取足够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创意。而我之所以写不好,大致就是因为素材积累得不够,曾经看到的也没有好好做笔记,更没有不时去重读活用这些信息,导致它们最终流失。
读书不是目的,从选书的阶段开始,读书就是我们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同样,我们读完书获得了知识、信息之后,就要有所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读书的前4个阶段,从选书到笔记,都是为了第5个阶段的活用服务的。在读与用、知与行之间构建一座桥梁,我想也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