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赏 析
全诗围绕着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的二句就突出了一个“寻”字,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的山径,正是常山道士的往来之地。
这里没有人间的喧嚣,满路莓苔。履痕给游人带来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已出晤,相会须周折。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接着写顺其路而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雪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境。越溪而至其巌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一路上莓苔给人一种幽静的印象,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和闲门,则充满了静穆淡逸的氛围。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续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来。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因道士不在寓所,所以寻水源也是在寻找道士。“寻"字简洁,山道纡绕,峰迴路转,随山探源,绿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曲径通幽"的丰富想像。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了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的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映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与心灵深处便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像交融为一体。
诗词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同时,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就都含融于“忘言”之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