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本人原创,且内容纯属虚构。
本篇为系列小说,与其它的小说无关,若有重复,请勿在意。
太空的亮点,来自于星球的诞生,作用,与消亡。
“观测及推断表明,平行宇宙世界的物理规律与我们世界相同,这说明一个物理规律适用于所有世界,同时受限······你们说大统一理论存在吗?”
“我想不是说大统一理论的时候,讨论大统一理论还不如讨论大统一能量。首先,我们的探测器已于今日上午发出,命名为‘跨空’探测器群系列,我们本来想叫盘古女娲的,但是我国历史上神仙的名字早已经被命名完了。”
2200年8月2日,星期五,农历庚子(鼠)年六月廿四日,上午8点整,“跨空”8号探测器群以光速的40%向转空飞跃。
探测器群,指的是在发射时不止发射单一的一个探测器,而是发射大于5个且相互有联系的探测器,及多个探测器需要有相同的目标,同时可以有主探测器,也可以不分主次。
探测器群将探测器不再受限于体积,多个探测器可以通过连接进行更高级的运算,同时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
“跨空”的前3次,均为单个实验,即将小于10个探测器(探测器群中的)发射进太空进行单次实验,而第4号和5号,则是各发射了110个探测器构成的探测器群进行综合测试。而在6号时,则是预备的220个探测器全部升空进行实验。后经过改动,进行了升级操作,因进行了第7次实验,在第8次时,正式升空。
其还有一个主探测器,编号KK-1-1,同时还有两个备用主探测器(在主探测器受到损坏时,备用组探测器中的一个接替其工作),编号分别为KK-1-2,KK-1-3。同时还配有5个大管理式探测器,并配有12个备用,大管理式探测器编号格式为KK-2-X以此类推。
前面的“KK”代表跨空(k uà k ōng),然后,“KK”后方有一个分节用的符号“-”,然后则是探测器等级,主探测器及其备用探测器为1,大管理式探测器及一其备用探测器为2,然后,普通管理式探测器(10个)及其备用探测器(20个)为3。
管理式探测器一共50个(包括备用),当然这个编号除了表示等级,还表示类别,比如计算用大管理探测器为KK-J-1,像这种部分管理探测器包括备用的一共有30个。
至于最后的数字,那就是纯编号了,为了分清楚顺序的。
还有10个探测器,为防护及攻击式探测器,用于消除小行星陨石阻碍等等,这种特殊的还有10个备用。
以上说的这些探测器 就占了220中的100个,剩余的120个中还有3个为特殊探测器,有3个备用。同时还有3个为临时探测器,3个为临时备用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一般负责在旅途中发现特殊星球需要探索时进行探索工作。
至于剩下的100个 就是平常用的。
这些探测器每个都配有独立的能量吸收支配,运算工作,燃料发动机获取功能,这次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还配有两个控原探测器,当然也有2个备用的,控源探测器就负责向其他探测器输送能量形态的润原子。也有2个是储存的,就连储存也有备用的2个。
真是浩荡啊。不过因为有中讯原核空间站,先把探测器通过管道输送到空间站(其实可以使用控原-原子组合的升级版──控原-粒子拆组〔已经取得初步成就,可以把原子拆分,再进行组合,并且已经代替了原先的原子组合〕,但是,不知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出于人们固有的观念,探测器没有被拆分成原子,再经过传送到空间站进行重组),然后空间站因为身处在太空,不需要火箭,不过当时,用于发射的赤道舱-1、极地舱-1(极地舱,赤道舱各有两个圆环组成,每个圆环都有自己的编号),都停止了围绕地球旋转,在轨的2300万名航天员,1000万名都去负责该事项。空间站将探测器抛出,后探测器使用自己的润原子加速器将速度提至光速的40%。
同时还要提一下,建设空间站时之所以没有被其他国家察觉,身为辐射太强了 各国的探测器要么不使用,要么只关注自己国家 并停留在低空,建设该空间站的中国原先探测器也是悬浮于国土低空进行探测,保障基础而已。建设好空间站后,全世界都没有想到如此浩荡的事情竟无音讯,此后全球各国的航天也恢复了超新星之前的至少70%,重新有国家进行太空探测。
同时发射向转空的不只有中国的“跨空”探测器群,还有美国发射的“自由女神”探测器群,俄罗斯发射的······
王科浪本来因为空间站扩建以及探测器发射事项在空间站中,并开了一个全国性的机密的会议(在空间站秘密会议室),也就是本章开头的话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王科浪、杨方、秦风、张明景、张创空、赫然、景明、家鸿、陈论、贺邃 等等等等。
至于为什么负责休眠的贺邃会去,是因为该次的探测器使用了3模块运营,即一个探测器由四部分组成,三个完全相同的部分,一个管理部分,三个完全相同的部分中,每个部分一天运营8小时,负责提醒切换的是管理部分,这很像人类的睡眠,并且这次会议也不完全是只说探测器,还在说以后的类似于虚拟世界中的“深穹”航天器,载人2500万的“中讯原剑”航天器。
不知道为何,现实世界好像与虚拟世界重合,王科浪像虚拟世界中的赫然,杨方像家鸿,张明景像景明,“中讯原剑”像“深穹”。好像谁都像谁,又好像谁都不像谁。
历史不会是一个死循环,世界也不会是一个死循环。但历史与世界总是会循环的,这种循环不是死循环,却像以前,就好像时间和空间一样互相交织,交缠着,无法分割,也不可能分割,因此产生了时空的概念,这说明,宏观与微观的相似,也从哲学方面说明,过去与将来是有着必然的联系。
至于现在,则是过去的缩影,而在同时,也是将来的碎影。三者有因果的关系,有着丝缕的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