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好对方,委屈自己
在沟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讨好对方,而牺牲自己的权益。表面上大家其乐融融,但表面之下,自己很难受。
值得吗?值得,这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气。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一团和气。
可,这真的重要吗?
2️⃣ 吃亏是福≠为对方的情绪负责
上小学时,老师经常和我们讲“吃亏是福”。我一直没能理解,后来长大了,我越来越不能理解了。
因为一旦我选择吃亏,我会一直吃亏,最后吃大亏。
在一段关系中,我选择了退步,对方会把这当作是理所当然。上学时,教师地方下,前桌胖,我就把我的桌子往后挪一挪。虽然我这里变挤了,但也还能顺利出去。可有意思的是,不知道前桌是想霸凌我,还是觉得理所应当,他一个劲往后挤,我说了很多遍别挤了,他无动于衷,以此为乐。最后我忍无可忍,站起来撕破嗓子用整栋楼都能听见的声音说“×××,你干什么”。对方呆滞了一会,后来他就不再往后挤了。
大学时牺牲睡觉时间帮室友调整论文格式,后来我实在太困了,而且论文也不急着交给室友演示完,教给他方法后就去睡觉了。结果室友很不高兴,我不帮他调整完就不让我睡觉。
我不知道吃亏是不是福,反正我觉得吃亏挺可怕的。
在吃亏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在为对方考虑,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对方不高兴了,我就吃点亏,让大家其乐融融。结果呢?我过得很痛苦。
3️⃣ 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做好课题分离,别人的事由别人负责,自己的事由自己负责,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仿佛从沉重的情感包袱中解脱了出来。在此之前,我总是让步,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冲突,维护关系。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和气不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需尊重的对象,而是树立起一个明确的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