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887327/0b021642940f72a5.jpg)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扔书包,拍桌子,推搡孩子,甚至打孩子……
每次爆发之后,又陷入了无比的后悔和懊恼之中。
深知这样的做法不对,每次辅导作业之前再三提醒自己一定要耐心,但每次一看到孩子一副不想配合的样子,妈妈的脾气一下子就又上来了。
没错,我曾经就是这么纠结的妈妈。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其实做了很多努力。
积极学习儿童心理,什么正面管教、不贴标签、多鼓励少批评,很多育儿理论和方法我都试过,但总感觉收效甚微,心力憔悴。
不过还好,我这个妈妈比较善于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从刚开始的“觉察情绪”到后来的“决心改变”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我静下心来分析自己“暴躁”的根本原因是——过于焦虑。
我极度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成功成才,从内心深处我无法接受孩子是一个平凡的孩子,总以为她是一个牛娃,是一个学霸,一旦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就会失望,就会失去理智。
晚上辅导作业的时候,我觉得孩子应该听一遍就会做题。但事实并不是,我忽略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她本来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接受能力不是那么强。
我很庆幸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接受了现实。最近一直在慢慢改变我的态度和做法,给她讲题不再急躁了,而是慢慢引导她,帮她缕清做题思路。
所以现在每天晚上的学习氛围都是和谐温馨的,之前的“火爆”场面再也没有发生过。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处理孩子的问题不顺利的情况下产生的副产品,但自己却被情绪控制,把这种负面情绪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就发火、责骂甚至惩罚,以为这样就可以给孩子震慑从而让孩子听话。
其实这不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破坏亲子关系,造成孩子更加抵触、抗拒、不配合的恶性循环。
作为妈妈,我一直在和孩子一起成长,从觉察问题,解决问题,直到现在的和谐共处,我为自己的改变点个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