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比利时才爱上巧克力,离开比利时不再吃巧克力,这是很多在比利时长居过的人的共同特点。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巧克力,觉得要么甜要么苦,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反而对于茶、咖啡、红酒之类的饮品的兴趣比较高,一个月生活开销里有一半都是花在这些“杯中物”上。因为你能够明显地品尝出每一种饮品的丰富口感。不同的产地、处理流程、加工方法,都会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其实巧克力也是如此。
工业巧克力中的各种添加剂,如同一层面纱,遮住了可可豆的真实容颜。我们用于巧克力的形容词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苦”或者“甜”,就如同一个人的长相不会只是“好看”或者“不好看”: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任何一个特点,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选巧克力和选对象一样,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在选择之前,了解自己更重要:你喜欢甜还是酸?偏好花果香还是烟熏香?是否是公平贸易的拥趸?
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找到那个适合你的“独特款”。
而独特款是不可能存在于量产巧克力中的,在此我给大家推荐九家比利时极具特色的巧克力品牌,他们有的是已经誉满全球的大师,有的是才露尖尖角的新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力图为这个世界提供最优质的Bean to bar巧克力。
这份名单是我自己亲自走访及与巧克力师们共同交流得出的成果,在此特别感谢国际巧克力大赛评委Kris Kellens先生(他也是我们2017年巧克力游学的开场导师哦),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全球巧克力界的观察和测评为我提供了大量信息和资源。
以下排名仅按字母排序,与品质无关。
Benoît Nihant
Benoît Nihant原本是个工程师。在年近三十的时候,他幡然醒悟自己不应该继续在一份没有热情的工作上浪费生命。为了追寻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巧克力师,他于2005年辞了职,开始在父母的车库中自己鼓捣着学习巧克力制作。
凭着天资及努力,到2016年年底,他已经成为享誉国际的巧克力师了。目前他已经在比利时有六家店,在亚洲有七家。中国和美国也在他的扩张版图里,伦敦著名的Harrods百货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Benoît Nihant的成功秘诀在于:早在几乎所有巧克力商家都在使用购买来的半成品巧克力加工自家产品的年代,他就开始亲自走访可可种植户,挑选最优质的可可豆,并用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心,制作出最能体现出可可豆原本风味的巧克力。
他从心底里尊重种植者对于巧克力的贡献:“好的巧克力包含着爱,它们源自小面积种植的可可豆,精挑细选,不会混杂其它可可豆。种植者需要知道巧克力师想要什么,这意味着发酵和干燥的每一步都不能偷工减料。”
深刻认识到种植工作本身对于巧克力的影响,他先后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古巴、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秘鲁等地开辟了十个种植园,从巧克力制作的源头就控制住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他做的比bean to bar还要更进一步,是from tree to bar。
CHOCOLATOA
Mario Vandeneede 1983年出生于比利时梅赫伦,19岁在厄瓜多尔旅行时爱上了可可豆和巧克力,为此他决定留在南美。他在厄瓜多尔的大学任教,照顾自己的可可种植园,在各大酒店担任巧克力师……数年的游历学习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梅赫伦,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巧克力品牌Chocolatoa。
Toa是南美印第安文明里的一位公主,以反抗西班牙殖民者出名。Mario以此命名自己的巧克力店其心可见一斑:他不希望像大厂商一样压榨欠发达国家的可可种植者们,通过BEAN TO BAR巧克力,他希望实现贸易公平。
Chocolatoa是专业的巧克力工作坊,不仅出产自己的巧克力,还提供巧克力培训、巧克力品鉴、巧克力与其他食物的组合品鉴等相关活动。
Coup De Chocolat
Isabelle和Tom是在哥伦比亚参观可可种植园时认识的,两人一拍即合,回到比利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巧克力事业。他们决心要做一种不同以往的巧克力,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做成事情。他们尊敬所有的生产者,臣服于完美的大自然,追求极致的口感和对环境友好的制作方法。
这两个年轻人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可可种植者的生活状况,并且相信有机种植不仅对环境更友好,也会为他们的巧克力带来更加丰富的味觉。
他们现在开发的主要产品是一款叫做Gusta的巧克力,使用来自秘鲁皮乌拉的单一来源可可豆,可可含量为70%,含少量葡萄干及蜂蜜,口味偏酸。
Frederic Blondeel
Frederic Blondeel不仅仅是比利时最优秀的巧克力师之一,从灵魂上他更认为自己是一个烘培师,在把可可豆烘培到合适的味道和质地的过程中,他可以获得无限乐趣。
他还是个怀旧又创新的人:用着爷爷留下来的1953年产的老式咖啡烘培机,同时也采用各种最新的技艺以获得更佳品质的巧克力。
从他的网站就能看出来,他是个专心做事而不擅长讲故事的人。花了大幅版面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对自己和品牌却寥寥几笔划过。看他的网站及产品包装总能感觉到一种霸气:
我的产品足够好,不需要故事来包装!
Mi Joya
这个可爱的名字是西班牙语“我的宝贝”的意思,不仅仅表示巧克力是宝贝,更适合送给你的“宝贝”呢。
他们家主打纯手工bean to bar巧克力、手工冰淇淋以及巧克力工作坊。我接触过的好些巧克力师都推荐他们家的Bean to bar巧克力呢。
Mike&Becky
在巧克力国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分别来自德国和俄国,在欧盟权益机构工作多年后,毅然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巧克力事业,不仅因为自己喜欢,更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能更直接地达到他们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保护儿童权益及贸易公平。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只做Bean to bar巧克力:只有这样才能既追求巧克力的极致口感,同时又追求贸易公平。
他们之前一直都在做电商,推广全世界的优质bean to bar巧克力。前几个月他们终于开了自己的巧克力店,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并提供巧克力的品鉴及工作坊。
Pierre Marcolini
这应该是比利时bean to bar巧克力品牌中最出名的一家了,也是我个人认为最有品味的一家。Pierre Marcolini以高端大气的反传统设计及美妙的口感令人耳目一新,实在是为bean to bar巧克力师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在比利时著名技术学校Ceria接受了专业的糕点师培训之后,Pierre开始在比利时及法国的各大巧克力商处工作进修,于1995年在法国里昂获得世界糕点师大赛冠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一路披荆斩棘成为比利时新锐巧克力的翘楚。到今天他的企业已经有了350名员工,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东京各地有30家店面。连雀巢也有有入股哦。
严格地说,Pierre Marcolini并不是完全的Bean to bar巧克力,要将商业和理想结合到一起总是很难,但是Pierre Marcolini本人也在积极倡导Bean to bar文化,时常去可可产区走访。他家的马达加斯加72%黑巧非常值得尝试。
他家的店现在已经遍布全球,不仅欧美大部分国家有售,中国和日本也有哦。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悄悄告诉一下上海的朋友们:你们有口福了,去K11就可以找到喔。
Reen
Reen原本是一名护士,出于对甜品的热爱,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始专注于甜品生产及教学。尽管新进入这个市场不久,Reen却以独特的马卡龙及巧克力在比利时崭露头角。连比利时皇后都是她家的粉丝哦(就上图左上角那位)!
深知自己不是科班出身,Reen非常谦虚低调。为了使自己和产品同时进步,她集合了一众巧克力专家及品鉴师,共同研发自家的产品。在遵守传统的同时,Reen还开放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praline巧克力。
Van Dender
创始人Herman Van Dender先生的父亲是糕点师,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天资聪颖,1988年就接手了父亲的事业,并在比利时、法国、瑞士、日本等国游学多年。他先后在法国里昂的糕点师世界杯上获得了六枚奖牌,其他声誉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起,他就一直维持着比利时王室的官方巧克力供应商地位,在巧克力高手如云的比利时,这可真是不容易啊。
Herman原本也只是做传统的巧克力,直到2013年他和妻子去象牙海岸旅行,造访了可可种植园,这段旅程对他影响深远。2014年3月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巧克力工厂”,正式投身于Bean to bar巧克力。
这简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做到如此高地位的品牌,他原本可以像从前一样,从大厂商进口巧克力半成品加工就可以了。但是他坚持要开辟自己的生产线,通过公平贸易进口优质有机可可豆,做百分之百属于自己的巧克力。
除了对巧克力的极致追求,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他说:Save the earth, it’s the only planet with chocolate.
以上就是我最近搜集到的优秀Bean to bar巧克力品牌,总结完了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好多巧克力师都是半路出家反而做得比科班出身的还好呢,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近来很多朋友都在跟我抱怨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活得不开心。要不要来比利时尝试一下巧克力师的工作呢?指不定适合你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