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学生讲到一个就业的话题,说到要选择顺其自然的人生还是充分规划未来的应对,学生有些不同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觉得应该选择有规划的人生,有学生仍旧小声嘀咕说出顺其自然的人生比较理想。确实有一种鸡汤:就是教人过随遇而安的人生,所谓佛系,所谓躺平。因为有些时候拼命努力与命运际遇相比,似乎折腾是微不足道的力量。
但是,对于人生新起步学生,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让我觉得吃惊,人生的风景千变万化, 必须要做一些规划,终究冲着那个方向走去,遥远的路才有抵达的机会。一定意义上,顺其自然是一剂du鸡汤。
同事老马在课间的空里,闲聊谈到学校近十年的人事变动。当前单位的六零后马上退休退出了,七零后成为单位的老人了!感叹中谈到当年选择在系部还是教务处,这是最终能往校级领导还是一直中层的一个决定因素,因为学校历史上都是教务处提干部。
这件事情,在我职业生涯年轻的时候也明白,但是学校单位的校级领导也并不是被我盯住的地方,于是顺其自然的走着,眼前的事情忙碌着,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错过。
到了近五十岁,正是日头偏西,从职场舞台中央走到了边缘,人生也面临进入另一个阶段。想到最近一年的状态,各种身体上不适,精神上的失落充斥。一会儿理解了当前生活,一会儿又像迷了路。这种感觉疑似更年期的状态,恰巧家人出差在外,孩子也离家上学。
经过了多少天反复的来来回回的情绪波动,我开始告诉自己,接受一切而不用焦虑任何,随时开心而不用内耗太多去想一些不相干的事儿。悦纳和接受,然后再找一些相对有感觉的事儿,我要求自己做到顺应。
一次讲座中,谈到做老师的初心,从并没有做教师的最初规划,到偶然加必然进入教师行列,一路下来已经二十九年。谈及二十九年从教的初心,我发现从教好书到做好老师,现在看来初心就是管理自己的教育生活与周边环境做到和谐。我自己称之为顺应。
顺应就是顺其自然和随时应对,既不是仅顺其自然,也不是不停折腾。而是接受一些自然而然而来的东西,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做些合适的应对。即接受客观又用主观能动去加持,应变而变是也许是最对的人生态度。
看见一位即将进入退休生活的同事,头发快速的花白了,不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的进展,还是有些精神失落的原因。头发的花白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是我想平静的面容下应该也是一段需要调适的过程,由不适应到再适应。
道理上每一段都有每一段的风景,经历了年轻时候的热烈,走入收获的金秋,物质上的丰腴与否逐渐不再是追求的目标。身体的康健,精神的充实,是好的风景。
而我们独立而有所依傍的精神生活是进入中晚年生活的最佳的追求,我想有些爱好,有些朋友,有些不老的小追求,这应该是一种好的境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