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霍布斯《利维坦》
“国家”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感受不到,事实上却又无处不在的实体。一个现代人从出生办理出生证开始,再到接种各类疫苗,办理入学手续,登记结婚,工作后缴纳五险一金……一直到死亡,这其中的每一个事件和过程都离不开国家的作用。可是古代人就没有那么依赖国家。一个古代农夫只要自己不偷懒,好好种地就可以养活自己,对他来说,国家甚至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税或地租,那么他为什么需要国家呢?所以有些哲学家就在思考:人们究竟为什么需要国家?如果没有国家,人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幸福还是痛苦不堪呢?
英国人托马斯·霍布斯就是这样一位哲学家,他的《利维坦》提供了一种对国家起源的契约论解释,影响了后世所有人对国家的理解。
托马斯·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政府的合法性来源。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论人类”“论国家”“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论黑暗的王国”。在第一部分中,霍布斯提出了他的基本哲学主张,采取了唯物论的立场,认为宇宙是由物质微粒组成的;第二部分,也是最为后世哲学家们看重的部分,霍布斯在这一部分中分析了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的本性;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基督教国家,霍布斯否认教会具有超越世俗政权的权利,认为教会必须服从世俗政权;在第四部分中,霍布斯主要批评了罗马天主教会,呼吁教会势力撤出大学,让大学摆脱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在《利维坦》第十三章里,霍布斯讨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在论证建立国家的必要性之前,霍布斯追根溯源,探究起人类在没有国家、没有社会、没有法律或者道德的状态下所呈现的状态。
自然状态预设了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观念可以说是象征了现代政治哲学的起点。在这种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表面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如野兽一般,充满了争斗,相互残杀。霍布斯认为,在人类的天性中,竞争、猜疑、荣誉是造成争斗的三种主要原因。“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这种战争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everyone against everyone)。人会因为动物性的欲望,而会恣意妄为,烧杀抢掠。在这种战争状态中,产业和创造是无法存在的,因为生产成果极为不稳定,一旦一个人生产出什么东西来,就有可能被抢走。所以,霍布斯说,在这种战争状态下,艺术、文学、财富等都是不可能被保存的。更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在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霍布斯指出,在这种战争状态中,公道也不可能存在,每个人都会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个人财产而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所以,自然状态下的人不得不考虑一个首要的问题:如何活下去。也恰恰是因为人们恐惧那种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向往舒适安定的生活,所以才会出现具有理智的人,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达成和平状态。霍布斯提出的那个解决方案后来被称为社会契约。
什么是契约呢?霍布斯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真的用笔和纸来签署一份白纸黑字的合同,这里的“契约”更像是一种交易,人们出于对自我保存的考虑,自愿让渡部分权利给一个主权者(sovereign),同时接受主权者的保护并服从于它。主权者就是一个绝对权威,一个利维坦,他并不只是一个人或组织,更多时候它是一个拥有公共权力(public power)的国家。
霍布斯的契约论解决了国家的必要性问题和法理起源问题。社会契约证明国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权利的让渡而建立起来的。它的目的是让所有人走出相互争斗的自然状态,保障所有人的安全。经由社会契约建立起的国家将符合所有人的意愿,国家也因此具备了合法性。
在《利维坦》原书的封面上有一张非常有意思的插图。地平线上有一个巨人,他头戴王冠,手持权杖,显然是位一国之君。再仔细看,这位国王的身体竟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这张插图很好地说明了霍布斯契约论的内涵:国家虽然像一个伟大的巨人或怪物(利维坦),但它实际上是由所有人民组成的,而且所有人民都是平等的。换个角度看,利维坦的生命其实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理想的公民政府的需求,即走出自然状态,确保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