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一本非常有吸引力的书籍,刘润的《底层逻辑》。现在任何事情都在讲底层逻辑,拥有底层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往往比大多数人能够更好的规划生活。
今天感觉头有些晕,不知道是不是要“阳”的节奏,于是就准备把时间放在看书上。整体一本书看下来,还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至少有很多的概念之前是一直未曾接触过的。
比如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为什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
为什么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衣服鞋子却越来越贵?
当我们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时间会去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对于本来的观点是否正确却完全忘记了。于是我们就成功的被“洗脑”了。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为什么后面的观点。首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是你自己的亲身体会还是你身边见过or直接在网上看到的。现在的情况是我们需要先认同你的这个观点“胖的人比较懒”,然后才开始回答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其实,这个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或有偏差,或者不是我们自己认同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直接回答为什么,就相当于跌入了出题者的陷阱。我们需要拆开来看,先确认观点是否正确,再来解释为什么,防止被“注射式洗脑”。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你目前的工作这么好,为什么要离职呢?如果我们直接解释为什么要离职这个原因,就相当于你要花费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来解释在好工作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离职。但是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个观点,就是面试官说的好和我们认为的好这个观点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就观点谈自己的想法,再带一下离职的原因,这样也是避免被“注射式洗脑”的方法之一。
再比如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说到时间管理,需要说说“时间颗粒度”的问题。什么是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看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化程度。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第二,善用工具;第三,坚持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类似的让人打开眼界的思维方式or底层逻辑,需要细细品读或者重复多次品读才能够理解or实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