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念与多和一的联系 *聊天 8毛毛虫到蝴蝶 10理性

*理念与多和一的联系 *聊天 8毛毛虫到蝴蝶 10理性

作者: 榆木疙瘩b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19:40 被阅读0次

1
一个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富有的人,他知道自己变富的原因,或聚集财富的方法。他通过按照这种方法积聚财富。
同样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灵丰富的人也知道自身如此的原因,也有自身的一套方法。他不是脱离开这套方法能达成这结果。
人格 心灵和财富在作为一种理性的产物而言可以类比。不同于心理学上某种程度上生来的性格倾向。内向外向,直觉感觉的区分。心理学上的性格是一种非理性,不需要人对它的有意识为条件。
但是,使得一个人富有的方法,和使得一个人人格健全心灵丰富的方法,它们之间除了符合同一套先天的辩证的方法论之外,基于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有时它们之间有重合,有时冲突。人能够做到的就是基于不同的目的有意识地在方法上作出权衡,基于对自身需要的了解。具有对自身需要的了解,从而权衡方法和行为,好过对于自身需要的无意识,以及相应权衡的不可能:
人一时只有一个欲望,一时又是另一个欲望,而欲望之间从没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权衡。使得人做出自相冲突的事情。
而理性,正当,作为逻辑先于具体的诉求之处,就在于它们在多(欲望诸多,诉求的目的诸多)被给出来时,总是先于把这诸多统一到一个一之下来之先,对自身提出统一到一个一之下来的要求。而工具理性,具体的正义,则是后于具体目的的给出来,为目的所规范的工具理性。理性,正义的定义,和具体东西的理性 正义之间的关系,前者于任何问题和诉求诸多之间要求一个统一的一,它们产生出相应具体的一来。然后这个具体的一基于一种目的对于方法的规范产生出相应的工具理性,具体的正义。
理性 正义的定义,突出来的,是基于多的看做一个,一种统一的眼光,而发生如何统一的方法论的认知的诉求。而统一总是关于某个东西的统一,基于某个一的统一。在这里,一还没有任何具体内容,还是作为范畴的东西指出来。甚至还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诸范畴作为对于一的不同含义的划分。一还只是关于任何含义的一。一是作为分析命题的最初的逻辑。
一作为理性和正义的定义的逻辑配置。多和一的关系。在多和一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的东西。把多看做一个,统一的东西,但是这时怎么统一,统一于何物还是无知的。如果能够找到这么一个具体的东西具体的一,那么可以说这统一的诉求达成了。不然,就没有。这统一的诉求回退,撤销其自身。或者,基于某种语境,因果,而先于具体的一的指出就能断言多之间存在一。而进一步来寻找这一。

回到开始,人的日常还有更多不同诉求。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也是一样的原理。首先是对于自身需要的了解。不但是对于自身需要的多样和丰富性的了解,以及基于一种诉求如何做到它的方法的认知或有意识,并且要求对于这诸多需要之间作出有意识的通盘考虑的权衡。

日常一个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基于自身有限的经验过早断言人性。以为人可以活成什么在自身局限的经验里缺乏反思的维度就给出断言。这是基于自身的认知截断了一种可能性。取消了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展开的可能。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苏格拉底的伟大在于他能够坦言自己无知。这不是谦虚,而是经验的生之有限之于知识之无限的事实的必然。承认自己的局限,和无知,恰好使得自身的谦虚对未知敞开,持一种开放性,使自身做好准备随时根据事实调整自身的观点。这里的观点首先是对于自身的认知。

承认自身的无知为向上的真理和知识的路打开门。门后的台阶每一步还是要基于有根据地想和做迈出。而不接受自身的无知和局限,则自己把向上的路的门关上了。

2
理念有2层含义。首先是实践中人总是要求一种自身整体的统一,这统一的诉求产生理念的要求,要求一个存在(理念),它作为统一的轴心。正是基于这轴心的being的给出,它达成种种东西的统一,使得这作为诉求的统一落到实处。统一从想到到作为,首先是理念的给出。
这里也可以把统一的诉求看作理性的第一个机能。总是要求归于一个不变的原因。要求探究这样一个原因。在这里,原因的存在首先不是基于具体的原因的指出而断言其存在,而是作为理性的一个机能先于原因的指出就断言其存在。这是实践领域作为人有意识的想和做的逻辑配置,伦理学的逻辑而受到揭示的东西。
然后,才是对于一个理念它能不能统一起诸多,承担其自身想的东西和做出来的东西,以及它们和人自身的需要之间的统一的功能。一个理念可疑仅仅作为某种偶然的设想的产物。基于某种主观的想当然以为它统一起多。这里的统一仅仅是一种偶然,比如选择的多的不周全,仅仅是对于偶然被纳入审视中的经验的统一。它对于总体的统一还是没有根据的,还不是清楚明白的。仅仅还只是作为箴言。
理念的存在指出来的是实践领域对于统一的要求作为逻辑配置,总是需要这么一个东西、理念,来达成自身想和做下的东西,以及它们联系于认识人自身的需要作为某种客观的知识之间的统一。理念的存在不是撇开人的知识诉求外在地被给予的东西,而恰恰指出理念的诉求本身就是实践中需要首先去通过认识论抓住或认识到地东西,理念的存在作为作为本体,它就是认识论的目标。这里还仅仅指出理念的存在,还没有涉及具体得到的一个理念的真。无论真假,首先存在理念的诉求,这是首先得到揭示的一点。
然后才是要求理念的真。理念的产生,基于某种思维的逻辑的局限,人总是惯于从可见世界之中去探究可见的东西的原因。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可能逼人作出反思,通过分析,基于具体的经验去揭示日用而不知的逻辑。逻辑是对于偶然的经验搁置其偶然性,而得到一个作为经验的框架的逻辑命题。从而从感知的经验之中,分析出撇掉感性材料的理智的总是如此这般运用的逻辑框架。
而对于理念提出真理和知识的要求,就是对于任何理念,有根据地指出它确实能够达成统一的职责。理念在此不但是基于统一的诉求而产生的存在,而且它具有具体的内容,能够为具体的东西的统一给出上下勾连的阶梯。对于基于给出方法或有台阶的统一,这理念的存在在具体的方法中落实了自身能够作为统一者的角色,它确实作为一个理念。
而任何实在的理念之确实能够作为理念,在于其能够承担其统一的职责。而统一的达成在于这理念能够基于思辨给出统一的台阶、方法。考察理念之为真的原因,换一个表述,考察真理和知识的原因,在于多和一的关系的统一。这里多和一的统一是对于任何东西的多和一的统一。这统一的给出的根据,在于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在于有根据地想和做。方法论是非实在的,但是先于实在,它作为一种意谓真的实在的理念的产生机制。
而有根据地想和做,恰恰就是笛卡尔的基于理智的清楚明白。可以把有根据地想和做,看作它们作为真理和知识而言是清楚明白的。有意识就是对于一个断言的根据的明察,对于怎么做到的明了。从而基于根据和怎么做到的明了而言这个断言的真是透明的:透明就是一种确定无疑或可信。并且这里突出来的是作为逻辑或方法或绝对原理而指出来的奠基于逻辑的判断。逻辑负责照顾其自身。种种观念之中,如果连逻辑都要置疑的话,那么人就没法谈论任何真理和知识了。那样就连世界的客观性本身都无从设想,也就取消了任何思想的确定性的可能。连怀疑本身都是基于逻辑的。就是说,只要承认怀疑的存在,那么就同时作为逻辑预设承认了逻辑。那么,逻辑就是整个感知的谈论的起点。它就是笛卡尔的我思。
在这里存在一种什么东西可以取消,需要承认什么东西的确定作为整个思考的起点,这个相互配合的不同可能方案的选择之间的权衡。这权衡属于辩证法的范畴

3
to be,存在诉求是人的天性。存在的统一之内分析地蕴含的一项就是有根据地达成。不勉强。一件事情一旦勉强,就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它还并非存在。并非实在的东西。

4
当我使用命题去思维时,产生出来的思想,我把它看做事实或可能事实的东西,看作客观的东西,看作客观事实中理所当然不假思索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或对象处于概念之下的形式,就是日用而不知的逻辑。它本身也还是一种人造的产物。或者说,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人类这么思考(使用命题来判断)或思维,本体上总是存在一个选择。如果我按照既有语言的传统直接接受下来而不做选择,那么这是一种无意识。它并不否定本体上这里存在一个选择。譬如古汉语的传统里就缺少命题这种思维形式。助词之乎者也只是一种模糊的形式,不同于系词be对于关系的突出,它承载着整个命题的形式或结构所在。

这里重要的是语言上通过系词的符号把关系指出来。使得关系落实到通过语言上的系词这符号里。而助词本身并不能构造关系。比如
a,b也。
单单这个形式还是不够的。英文的系词be所构造的关系,还有一套逻辑命题的解释。实体和属性的关系,属种差的关系,或者表示同一性(金星是启明星)。语言的使用正是由于逻辑的指出而有了确定的用法。并非仅仅一个系词be就够了。近代汉语引进了系词是的使用,可是在与其配套的逻辑知识的普及没有跟上,带来的是运用命题做思考和推理时,逻辑的随意和混乱,经常脱离真的规范。弗雷格的主观思维正是接受作为构造客观思想这个目的,而服从思维规律。或者说,基于真值涵项的构造,关注真,在接受真的规范而言,主观思维接受思维规律(命题之对象处于概念之下)作为思维的规则,构造出客观思想来。语言是要配合逻辑而使用的。不然,对于命题形式的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其逻辑是随意而混乱的,就会产生对于它形式上总是作为对于真的诉求,结果上却是脱离了这目的。这就使得语言的使用成为一种思维对于先天逻辑的目的的真的无意识和脱离,造成语法谬误和语言的无意义

真作为语言的命题以及推理的目的,它总是作为语言的命题和推理形式的使用的目的的东西。就是说基于使用的语言的方式,求真先天作为对于实践对于想和做基于作为有意识而言的一个规范。真作为逻辑。并且,这是一个分析命题。

理念作为真理和知识的原因,它产生出目的的东西来。用真理和知识塑造文化生活中的目的诉求。这使得理念和目的的关系里在先于目的而言,区别于目的在先对于作为工具理性的决定。苏格拉底的理念 善,是绝对原理,是逻辑。

5
语言是存在的家。
在什么含义上使用家这个概念?或者说“家”在这里的用法还要解释。语言作为存在的家,指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的使用奠基其上的,作为逻辑配置相勾连的逻辑。所以,这句话和说 逻辑是存在的家 表达相同的东西。而后者,容易理解。逻辑作为存在的基础,指出的是作为分析命题。
家,就是一种奠基、基础的东西。逻辑作为分析命题可以看作存在的基础,条件。

6
选择驴行,辛苦或阻力不是否定它的根据。做它的根据是喜爱:走前的期待雀跃,途中美景的喜乐,一趟回来时的满足虽然带着身体的疲累但是身手也经此一程更为矫健。
在知识的山林里,愚钝也不是阻止驴行的根据,只要求知欲昭然若揭,只要问题索绕心间挥之不去,那么它就作为宿命得被接受。多走一步有那一步的见识,不需在别处有什么好处,它本身就是好的。愚钝而不自弃。这是我能做的。做到能做的东西,可以心安了。

7
或者说 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 精神,其中好的部分,对于女子也是美德,一样值得拥有
男子有男子的辛劳 女子也有女子的 一点不比男子容易。想到那句话 一切东西事先都已标好了价格 只是什么时候买单的区别。如果把自助餐看作吃白食没有买单的准备,事后不堪
做到其实是对于生活的标价有预见而事先做好安排,不去做到是事后意外接受必然的买单,反正那个因果是必然的,逃不掉。比较之下,无论男女,作为一个人,接受事实并基于事实作出各自的选择和安排,比没有远见不作准备好

像前面那个yxy 是女子 可是并不差男子 有点秋瑾的意思 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正义或正当来源于整体审视的事实认知,基于这种认知的远见,带来周全的考虑 有纵深的理性

理性说简单也简单 把大事小事排个序,然后使人考虑问题有个纵深的秩序,大小兼顾的秩序。大到生死考虑 灵魂自处,家庭 中间是经济上平衡 工作 盆友 小的家长里短具体的东西 消闲 各种关系
秩序感让人不会在小事里无限追究,欲望的满足有限度,出错不惜止损也有限度或边界,不能动摇到更大的东西的平衡。

8
毛虫化蛹 到蝴蝶的变化这一环,觉得超级像人的精神 理性的自觉的唤起。从懵懂行事到有意识唤起理性,用理性之眼或精神之眼有意识地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把少年甚至是对我这种晚熟的人的青年中年整个作出一种重新梳理。想到一个人的微信签名:人生过处唯存悔 知识增时只益疑。
在这个返回内省,并从内省所得重新安排之后的目标 方法。为了这个内省的达成,人和化蛹何其相似。把自己的过往当作营养 材料,来供养出一个精神上的理念。一旦产生出来理念,之后它就支配着随后的一生。这个理念的质量对于人重要。它就是化蛹所化出来的东西,决定了后半辈子是什么的自我定义,诉诸践行。
化蛹对于蝴蝶的作用,和精神 理念的觉醒之于人,可以类比。一个好的理念,不惧生死。有像宗教的作用,可以担当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的这么一个东西的位置。存在这样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存在一个理念,这对于人是一个生死大事。这里生死是莎士比亚to be,or not to be这种精神层面的生死大事,不是肉身的生死。

肉身在精神世界恰恰是需要在可思而非可见的理念里得到寄托的东西。肉身生存的一切谋划操劳,再超越生存的精神要求里,对于精神只是一种负担。它们如果不是为了更高的东西,在更高的理念是得到寄托获得意义,会是莫大的负担。在钱权作为必要的生存所需之外,纵欲其中是一种罪恶的生活。是让自己精神上空洞的对自己的损伤。就像目前环境看一个青年贪玩而不考虑赚钱,说他还没长大。在精神看来,只考虑赚钱也是一种类似的没有长大。

9
看小崽子学跳绳 一件没做过的事,体会到对她而言真实的困难。学说话也是一样。会的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对于头次学的人,看她学的过程,可以体会到被自己忘记和忽视掉了的真实的困难。以前自己也是这么懵懵懂懂撞过来的 并没有自以为的自然而然和容易。里面有好些说不清楚的过程。
刚看到一句话,历史中重要的东西都没有说清楚,说清楚了的都是不重要的东西

10
两种幸福状态 一种是ly这种无忧无虑 另外一种是活明白 放下 面对一切 接受一切可能性 吃饱喝足前提下

ly的感受有偶然性 在我们对待她的喜怒无常或者别的不是它能控制的东西。因而偶然性大。孩子每天都会哭一两回,各种原因,摔倒或和哥哥抢东西或被大人惯纵到大人满足不了时截然拒绝甚至对它生气,也是可怜。但是大人即使处于李野的外部条件还是多不容易满足,难以天真。这里还是有归于它自身的天真的作用。
这几天想到大人的一点需要培养的能力。前段时间看到古希腊在哲学发轫时期,有一个思想,就是世界是简单的。把多变的可见的世界,归于简单的并非可见而是可思的东西为原因。归因于简单的东西,把基于这种原因的认知作为理解变化多端的世界的根据或轴心,这个想法太好了。想到日常自己的自处,如何看待自己,回到这种简单的归因的思路,就是一种成年人有意识地或理性地天真的践行。有没有意愿归于简单,有没有能力归于简单,在简单的东西里让心灵安定,这是一个人需要自己考虑和回答的东西。之前听人说哲学是活出来的,在这时就是很实在的话,而不是玄虚的话。
前几天和wg聊天。说到各种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的有无。说宗教不是以小博大试图赚点什么的事情,而是要把自己填进去能有这么一个甘愿把自己填进去为它做点什么的东西。wg顿了一会,说那为什么你不信我们自己传统的这些,而要选那些呢?这就是没活明白。还是把信仰看作一种功利的承担为了现实中的蝇营狗苟合理化的工具的角色。工具是后于功利目的的东西,公理目的不变在先,而工具可以换。可是在信仰这件事情上,是所信的东西本体上在先,功利之利益或损害最后反过来都要受到那所信的东西为标准的判断。可能一时的利益在那标准看来反而是损害自身的,就不再看作利益而是损害了。wg的观念还是跨不上这一步,过不了这一关。要说客观的话,全世界多数人,或内地之外的几乎全部地区都是有信仰为主的。大范围而言,是没有信仰的人更不理解这个现实世界而非反过来。不能把内地这点小池塘井底一样的局限环境看作世界通行的普遍情况。
灵魂的安定,宗教 信仰由此功效。哲学的逻辑,也由此功效。理性,我们过于局限其含义。过多强调它功利目的在先对于言行的规定约束或规范的一面。理性本身根本的含义,在于目的的产生本身所依从的一套原则,一种总体上自身审视的统一的审慎平衡的原则,总是要对于自身所做下的东西在结果上负起全部的责任,不把它归咎于命运或造物主的作弄。目的的产生或选择,才是理性最主要的功能。而不是目的定下来后对于怎么做的规范

工具理性在日常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在信仰 宗教 或哲学的逻辑这些在先于何为利益之先的东西,作为灵魂而言总体上利益的判断的工具或标准的东西而言,工具理性是鞭长莫及 摸不到的。这时跟从工具理性,在对于无限的东西或灵魂安定这种事情的考虑里,就是好比以自身的影子为方向的指引的情况。带来的是盲目。日常具体的事情,比如交易和计算里,自然有工具理性的空间。但是在回到自身内心时,工具理性就要安息了。要让自己在谦卑中息止工具理性的运用。要去做自身整体的审视。在这种审视的统一的诉求下,在审慎平衡的原则下试着去探究那个轴心上或平衡点中的东西。灵魂在这个东西里能够统一起整体的东西来,使得自身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的东西而不是分崩离析杂乱的混乱的东西。

在考虑死亡时,人必有一死这件确定的事情时,比较起来日常别的很多超出饮食所需的利益和目的反而像是袭击虚构的东西。这时,灵魂的安置是一件切身的日常的事情了。不是虚无缥缈的事情。死亡审视的意义不在于死后如何,而是接着它凸显活着时活成了什么。这可以克服一切虚荣。一个人只对一个人自身负责,最后也是自己活出来的样子。我并不能在我的父亲 师友那里得到直接的帮助,在这件事上我也不能帮到bs ly,如果它们不能认识到这件事只是自己的事情,凭自己的选择,自己做出来的结果的东西。人一辈子在生死上茫然四顾并无一人共同赴死。总是自己一人去死,凭自己所做下来的东西对自己末日提供慰藉或寄托:曾经怎样地存在过,那已经存在过的东西有别于未曾存在过的情况,如同事实放那里,不由我生死而改变。在这点上,人死留痕。死亡并非抹却一切。

相关文章

  • 我的破茧成蝶

    蝴蝶破茧成蝶,必定经历五个循环: 卵—毛毛虫—蛹—蝴蝶—卵。 卵产下3到6天后,方可卵化成毛毛虫。 其间毛毛虫一生...

  • 跳出时空之外的第三双眼睛

    对比毛毛虫和蝴蝶,就是看到时间和空间变化,更重要的是毛毛虫和蝴蝶是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的,它们能否看到自己的变化呢。如...

  • 【读书清单032】你能写出好故事(2)

    01 故事是关于某件变化的事 故事在于之前和之后之间的时空展开。 毛毛虫锐变成蝴蝶,之前它是毛毛虫,之后才是蝴蝶。...

  • 三个好朋友

    有一天,毛毛虫和蝴蝶还有蚂蚁是一对好朋友。 早上,毛毛虫和蝴蝶 蚂蚁,然后,他们又找了一个可以做翘翘板的一个东...

  • 从毛毛虫到蝴蝶

    今天早上照例早起读书,继续阅读齐帆齐老师的《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 今阅日读篇章:《她如是何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 ...

  • 与蝴蝶聊天

    与蝴蝶聊天 散文诗:小羽 我是原野上奔跑的一阵风,从青涩到成熟的季节,我一路带着阳光行走,一路捡拾着花开的声音,我...

  • 毛毛虫与蝴蝶

    在树上有一只毛毛虫刚睡醒,这时有两只蝴蝶翩翩飞舞而来。 毛毛虫:你是谁,为何如此的不一样? 蝴蝶:我是蝴蝶,是你的...

  • 毛毛虫与蝴蝶

    接受不同阶段的自己 一只毛毛虫向上帝抱怨:“上帝啊,你也太不公平了。我作为毛毛虫的时候,长相丑陋又行动缓慢,而当我...

  • 自律

    从10月9日到10月12日上午,在宝妈家地里收玉米,今天下午回到单位,晚上8点和宝妈聊天,直接聊到10点多,今天晚...

  • 与家人教育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和彬凯一起同理生活 2022/8/10 与家人教育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昨晚答疑,有伙伴问,怎么和教育理念不一致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念与多和一的联系 *聊天 8毛毛虫到蝴蝶 10理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ql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