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不知道,你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什么感觉,是不是跟我一样,觉得那些让人焦虑的事情还远。
1
前一段时间,滴滴裁员,2000多人被选择了离开。
六年没怎么盈利的滴滴,开年后的第一枪没有打向竞争对手,而是朝向自己的员工。
除此之外,2019年春节过后,网易严选也开启了内部的裁员,回顾2018年冬天,才发现BAT暂停招聘,美团、京东、知乎、新浪、58等互联网大厂,也开始瘦身裁员。
差不多,到今天为止,光是互联网行业,已经裁员上万人了。
当大部分人还没明白,“十年最坏”意味着什么时,已经有人尝到了裁员的味道,尽管他们曾经在公司叱咤风云。
我一个学姐,前些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当时看起来还不错的单位,凭借她自己的能力,加上公司快速发展,她很快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年薪百万。
而在前几天,我才突然知道,我一向敬佩的她,已经被动离职了,同另一个学长闲聊时才知道,她离职是她自己的问题。
前几年,公司高速发展,人力紧缺,她乘风而起,可她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充实自己,部门业绩全靠下属个人能力维持。
当公司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的时候,终于被当作肥膘甩除。
关于这波裁员潮,有人说,这可能是诸多大公司的过度反应,但无论怎样,企业要裁掉“没用”的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刘强东说,业绩不行就是团队不行,就是人出了问题,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要剔出寄生虫。
原来,企业裁员从来不是看人,而是看路。
2
这波裁员几乎风席卷了所有角落。
除了互联网,房地产行业也动荡不安,泰禾裁员比例为30%,绿地裁掉了所有入职不满一年的员工。
除此以外,涵盖了广告、资讯、家具等行业的各龙头企业,裁员的规模从数千到上万不等。
除了行业不分,裁员对象也不分,不仅是高管,新生力量也逃不过裁刀。
我一个刚毕业的朋友,刚工作半年多,却在几天前,网易人员整顿,岗位调整时,被挤出了公司。
他无可奈何的告诉我,当初还担忧人工智能,现在好了,毕业不到一年,工作没了。
曾以为,让自己丢掉工作的,可能是人工智能的温水,但从没想到会是人力的裁刀。
当回过头,看那些被裁掉的人时,会发现除了没有能力的中高层领导以外,没有经验的实习生也占了一大部分。
当裁员不分阶级,只看实力的时候,对于职场小白来说,前途更加坎坷,未来充满压力。
所以为了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很多人选择了不断变强,然后很多职场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
毕业了,比没毕业,还要努力。
可努力就一定成功么?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成功一定来自努力,但努力不一定成功。
所以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对于一个起点低,又想努力的人来说,生活压力无比巨大。
3
知乎上,有人在讨论,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的压力。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最惨的一代人,上有四位老人要抚养,下有至少一个小孩要教育。
本来就很有压力了吧,却还要担忧人工智能的威胁,以及随时被公司请走的可能。
如果生活多一点其他的意外的话,真的没法再敢细想会发生什么。
我朋友李立,从农村考大学一路爬上来,熬到了毕业后,早已厌倦读书的他,凭借名校身份,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然而刚毕业两个月的时候,十多年来含辛茹苦供他读书的父亲,却因为意外去世了。
李立悲痛欲绝,却没有任何办法,家里没了父亲,现在他必须挑起大梁,家里谁都能倒下,唯独他不能。
前几天晚上我和李立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他现在有多拼。
他用业余时间去滴滴公司租车跑滴滴,或者下班时间去送快递、摆地摊,几乎所有能业余赚钱的方法他都在尝试,除此以外,他还要挤时间学习。
但是生活,并不会因为你很拼、很努力,就会给你满意的嘉奖。
李立跟我讲,他时常感觉,生活就像溺水一样。
每一次以为是救命稻草一样的机会,其实只不过是让你稍微喘口气而已,生活就像一个混蛋,它把你摁在水里,一点一点消磨你挣扎的意志。
李立说,有时候觉得活着真的好累啊,披着一张满是笑脸的面皮,四处兜售,像是行走的干尸,像是徒步的腊肉。
这种感受我也有过,每当我一个人加班到深夜,孤身一人走在大街上,看着这个城市灯红酒绿,人来人往,疲倦和无助就会从最深处爬出来,撺掇我的情绪。
李立还说买房买车的事,想都不敢想,因为每当看到手中四五千块的月薪,就会像一条流浪狗一样的清醒。
好在,他也明白,拼体力做兼职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一边工作,一边捡起自己一度厌倦的学习。
开始学做PPT,学PS、剪视频,甚至想读在职研究生,从而谋划更远的未来。
在这压力感特别急促的时代,持续学习,似乎成了大多数普通人,唯一能予以自救的方法。
4
但,持续做一件事,从来都是不轻松的。
当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情,持续做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艰难。
我同事何追,是一个自尊心很高的人,他总是给自己提一些高标准。
写作一直以来是何追的梦想,他便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去学习写作,为了让自己学得更好,他还在网上,购买了写作培训课。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写作可以变现,于是他开始了做自媒体。
何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练习,去研究,过了一段时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远远达不到他想要的。
何追便开始抱怨,说那谁写的文章还没他好,粉丝却比自己多,何追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直到有一天,何追说他认输。
原来那个人,能够做到保质保量的日更,逢年过节都不曾落下,而且每日定时定点,从不拖延,极其自律。
而何追的状态是,想写那天,熬夜到两三点,不想动那天,一个字都不碰,极其自虐。
所以,尽管他有一些更好的文章,但是粉丝渐渐没了兴趣。
原来,再简单的事情,只要加上了天天二字,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分量。
何追还说,我把勤奋当奢侈品,每勤奋一次,自己就很满足,而别人是把勤奋当成习惯,光这一点上,我就已经输了。
5
其实,我们很多人,也都容易犯这种毛病,心血来潮嚷嚷着努力,呼吁着持续性自律,可渐渐的,就成了自我满足的间歇性自虐。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觉得那些牛人们,厉害得一塌糊涂,不是没有道理的。
曾国藩等名人就不说了,曾经火了一段时间的罗胖,就是一个及其自律的人。
我亲自见证他,每天早上六点,一条60秒的语音,更新在他的公众号上,一直持续到改版。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牛人,但我们应该致力于做一个能不断充电,坚持自律的人。
不断充电和自律,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更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特别是而今,这容不下“懒人”的时代,你每打一个盹,就可能会被落下,被抛弃。
起风了,我们应当努力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