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池》一书主要将的是思维方面的内容,可能看起来感觉比较空洞,没有太多具体可借鉴的实操技巧,但是我一直认为的是思维指导技巧,所以精读是没错的。
引流推广和品牌营销总是一对难兄难弟,在公司内部总是会存在矛盾,特别是小规模的创业公司,也是笔者的真实经历。引流推广注重即时回报,就是实实在在的流量(我们是引流至微信)增加,而品牌注重的是声量的传播,注重曝光量和长期效应。
于是,在公司战略上就会有分歧,纯曝光的营销值不值得做?纯引流是通过直达用户痛点通过搜索或者其他的渠道用文案打动用户而直接引流,对于品牌的曝光是弱化的。
营销
在《流量池》一书中,作者在对于品牌评价是这样的说的: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
但是在讲述品牌的时候,也提出了两个思考问题:
1.做品牌,到底应不应该承诺效果?或者用什么样的转化周期来郑诺效果?
2.如果用同样的费用做效果广告,是不是会更有效,并且品效合一?
效果广告指的就是开篇我说的直接引流,例如搜索广告、信息流广告等,让然也有可能是一些免费渠道的广告,论坛、知道等等。
效果营销:不浪费每一次不易获得的流量和曝光
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在做自媒体营销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很多自媒体负责人可能就会说了,我们的目标是粉丝量、是阅读量,自媒体小编都是奔着10w+文章去的。但是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一篇文章获得了10w+的阅读量在没有加入效果转化的话也是一种流量的浪费。如果在合适在位置增加一个转化按钮或者信息,让用户看完之后进行转化,跟踪转化结果从而分析曝光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很多户外广告、短视频广告、刷屏级的H5创意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所以说,用效果营销来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1.做品牌,不承诺效果就是“耍流氓”,因为移动互联网让“轻轻一点”成为必需;
2.纯效果广告投放并一定有效,因为内容可能会缺少很大区委,从而影响阅读量。
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一样的感受,在追求曝光量和转化量上总是互斥,能够做到一次曝光转化均可观的营销活动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还有着营销费用的限制。
如何理解这个时代的品牌?
问题:做为一个创业者,如果手里有1000万,我是做品牌还是直接买流量做效果?
在前面我们说,我们的目标既不是单纯的品牌曝光,也不是纯买流量效果,而是想要做到品效合一。
传统品牌的讲求: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1.品牌解决认知问题。让消费者记得住并能和竞品区别开(心智占有)。
2.品牌解决信任问题。消费者因为放心会优先选择名牌,错选的代价低。
3.更高级的品牌是一种文化或信仰,具有很强的韧性和生命了。比如说超级品牌:苹果、星巴克、可口可乐等等。
作者杨飞从流量池的角度看,认为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并没有站到流量的对立面:品牌即流量。
通过关注和粉丝,可以源源不断获得流量,从短期看,可能做品牌付出的成本很高,但是基于品牌的;持续性记忆、“粉丝”的口口相传以及明星品牌的社会关注,品牌成本会边际递减,甚至归零。
品效合一的思维如何应用到我们个人?
这个问题也是我在看书的时候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一定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营销部门的负责人,对于这些思维我们更想把它应用到个人的工作和发展当中来。
1.打造个人IP
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讲到品牌的定位的方法,那个人IP的定位方法也可以借鉴,所以说关注我不错过。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互联网运营,我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IP呢?就目前来说,我只能做到有空的时候进行一些知识的输出,至于价值,也只能看到的朋友来评价,个人的IP定位前期就做一个分享者吧!
2.做好自己的价值输出,品效合一,并与粉丝做好连接
对于如何做好价值输出呢,我的计划就是读一些好书,同时分享给关注了我的朋友们,坚持一周3~4篇的分享,日更可能是做不到了。
至于品效合一,我想的是就分享下电子版的书籍给大家吧,如果你已经买了纸质书的话就没有必要了,还是推荐买纸质书。如果有需要电子书的朋友可以后台私信回复“流量池”领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