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题,源于昨天的一个阅读经历,熟悉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欢女作家迟子建老师的作品,从2007年前后一直在追她的文字,到现在已经11年有余,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她写过的大部分作品,我都看过,而且还写过多篇评论。
但作为一个评论者,单纯的去捧一个人的文字,或者去贬低一个人的文字,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以自己浅薄的认识去评论,更是会影响一篇书评的水平。书评要写的好,不是信口胡诌的事儿,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一个评论者具备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甚至地理,自然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部分普通读者来讲,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书评人不行,尤其是专业的书评人,你写出的文字,是引导一些读者评判这些作家或者这些作品的参照,所以,要慎言。
昨天看到一篇叫做《迟子建小说的“痼疾”》的文学评论,因为内心对迟子建老师的尊重,所以立即心里炸毛。写这篇评论的书评人,以敢说敢为在自己的圈子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想说的是,敢说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乱说,如果你借着评判知名作家的名义来胡诌乱造,甚至会出一些常识错误,那真的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写这篇文,一方面是平复一下自己激动的内心,第二个方面就是给同样爱写书评的朋友提醒一下,书评是最好写也是最难写的,坚持客观的态度,坚持充足的论据论证,而不是说单纯的无厘头评判。我通过自己截取的这篇文章的几个片段来谈谈自己对这篇书评的看法:
谈写作|写书评,请避免常识错误知道迟子建老师的读者,都知道她几乎以每年一部中长篇作品的创作速度来更新自己的写作的,至于她出版累计600万字的体量,从很多年前就开始提了,我想将最近几年出版的作品加起来,大概要超过700万字了。相对于80,90年代的创作环境,当下文化的多元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从大环境上讲,文学创作的吸引力是一个不断形势向下的工作,用一位作家的话讲,写作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从这方面讲,我个人为能够持续坚持写作的人点赞,其中包括我到现在一直很关注的作家阿来,韩少功和迟子建,很多作家转行做了编剧,但是他们仍旧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着,这种精神,值得给出一个赞。
但客观讲,现实世界的聒噪,会影响一些作家的创作心境,我们能够感受到有那么一些作家在近些年的创作精力和创作水准在逐渐的下降,我喜欢迟子建老师的文学作品,是因为她文字中有对待生命的尊重,和经历过生命坎坷之后的一种向上的情感,最主要的是对自然万物的描述,有人将那一代作家称之为“寻根文学”的一代人,每一个人根基于自己的故乡,写出故乡的样子,但是离开故乡久了,身上的那股子灵气好似被城市中的浊气给抽走了。所以慢慢的创作质量会有所下降,我个人认为,迟子建老师的作品从目前创作的节奏来看,《晚安玫瑰》是一个分水岭,开始介入更多的都市生活,与自己生活的根越来越远,所以最原本的那种味道越来越淡。
如此对比,早年尤其是2005年前后的作品,迟子建老师的成就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包括通过《清风洗尘》《雾月牛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等拿下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拿下茅盾文学奖。当然读者觉得非常精彩,但是却没有通过评奖实现其水平的,有《越过云层的晴朗》《踏着月光的行板》《白雪乌鸦》等作品。如果你想看这几本的豆瓣评分,是可以知道这个事情的作品水平是相当高的。这时期的作品,带着一种朴素和写作者本心的激情,一位写作者的写作状态和对待文字的态度,是能够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所以如果一名书评者对迟子建老师的作品做评论的话,将批评的视角放在近些年的作品上,我会觉得需要探讨和思考的有很多,可是我要说的这篇评论,偏偏就没有举出这般例子,仅有的一个还是2015年出版的《群山之巅》,所举的例子也不具有说服力,更多的是将眼光放在了迟子建老师的创作巅峰期的几部作品上,这不是拿着自己的秃矛去击打对方坚韧无比的盾吗?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注定要失败的角度。
再有就是,文学作品一定要站在文学的角度去评论,不要站在所谓的学术角度进行死磕,允许文学有浪漫的想法和表达,避免文学作品成为学术论文,那样就不好看了。
谈写作|写书评,请避免常识错误对比上面划线部分,作者想要说明的是,迟子建老师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表达中,有对《圣经》的引用和借鉴。这一点我不太认同,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是奉行“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以东北的鄂伦春,鄂温克族,西南地区的藏族为甚。在迟子建老师和阿来老师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就像《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森林里有各种神灵一样,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草木和人是一样有生命的东西,是平等的,所以才会把人比做“草籽”,强调生命的轮回,而批评者却说照抄照搬自《圣经》,但是两个说法明明不一样的好不好,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不要为了批评而编造理由。
下面这一段则是批评的更是没有依据了,也是我这篇文章中重点要说明的问题,做文学批评,要重视证据,不要忽视最基本的常识:
谈写作|写书评,请避免常识错误在查找一些信息的时候,现在网络很发达,可以说大多数问题可以得到解答,可是这位批评者却出了很大的洋相。因为生活在平原上,我对草原的物种不是很了解,但是读到上面划线部分时,内心立即质疑:名字里带鹤的鸟不是一般很大吗?
为了查证我的质疑,我搜索了一下,发现蓑羽鹤也是一种体型比较大的鸟禽,成鸟大致在七八十厘米以上,有的甚至会超过一米,这么大的飞禽在河里怎么都能看得见,所以这样的批评就是无中生有了,毕竟这体格的鸟类不是小小的家雀,一不小心犯了这样的错误,实在不该。
要做好文学批评入手很简单,但一定要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千万不要为了批评而牵强附会,人在江湖飘,说出去的话迟早是要还的,还是谨慎些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