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娱乐大事件
“风味”开播“野厨”上线,后舌尖时代“美食”题材的走红与泛化

“风味”开播“野厨”上线,后舌尖时代“美食”题材的走红与泛化

作者: 清娱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0:07 被阅读4次

    文丨李师帅

    2012年,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播出,“美食”似乎成为人们社交的一个重要话题。打开朋友圈,齐刷刷的“晒美食”“深夜放毒”行为,让人不禁感叹,确实是“民以食为天”。如果说以往美食更多是一种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般的存在,那么经过影像的奇观化,“美食”成功成为了人们情感寄托与生活再发现的一种表征。

    10月28日,陈晓卿团队的《风味人间》于腾讯视频与浙江卫视开播,让不少观众感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舌尖上的中国3》。”而10月27日,由汪涵、李诞、林彦俊组成“野生兄弟团”的《野生厨房》也正式出发,一辆餐车加上三个男人一口锅的配置,这一次他们要自驾去“野外”进行一次次的“野炊”。

    两档节目,虽然一个是纪录片,一个是真人秀,但是搭载了共同的题材——美食,于是乎将它们放置在一起看的时候,或许能看到在“后舌尖时代”,美食题材节目的变与不变。

    ”风味“与“野厨”:用美食展现更广阔的“天下”

    透过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观者们往往能看到什么?首当其冲的,美食类纪录片往往都是一部部活的吃货攻略,观者自然能够通过影像,知道什么是好吃的,这是美食纪录片的第一个功能——告知。

    《风味人间》也不例外。第一集《山海之间》,向大家推荐的特色菜肴有好几道——巴楚的蘑菇羊肉汤拌面,伴随着吭哧吭哧的声响,就能让人吃出一种气吞山河的快感;瓦屋山的冷笋,配合上鲜美的鸡汤,让人根本停不下来;而被蒸熟的洋芋趁热捶打,再加上油泼辣子以及韭菜碎,显然让人感受到一种融会贯通之感。

    而将螃蟹进行精心的拆分,把蟹壳熬制成油,再用蟹油浸润膏黄,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和香气四溢的米饭进行搅拌,不少人看着都会口水直流;还有那薄如纸片的火腿肉,配合精细的刀法,似乎愈加让人垂涎欲滴……

    是的,《风味人间》的第一集就用超高清摄像头纪录下了每一道美食的细节,观众自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知道好吃的美食有什么,并产生强烈的欲望——“好想吃啊!”或许这就是美食纪录片需要完成的第一步。

    而在这之后,美食纪录片还需要做到的或许是更高层次的满足——例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满足人们“看天下”的宏大格局。于是,《风味人间》这次走出国门,除了展现中国特色的民间食物,也呈现了一幅全球的美食版图,进而完成着一个深刻的文化命题——东西方的美食文化以及差异性何在?

    中国火腿纯农家自制,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需要经历风吹日晒的制作方式与西方截然不同,而在食用上,中国喜将火腿肉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也与西方有着区别。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这道美食的喜爱。

    再例如中国的洋芋要蒸熟后经过捶打,浇上油泼辣子,而西方的土豆泥则是要加上奶酪的,这都是《风味人间》带给观众们新的视野,所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透过美食这一“媒介”,似乎搭建起了一座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便是《风味人间》让人们看到的“世界”。

    而《野生厨房》又让人看到了什么呢?当汪涵、李诞、林彦俊加上陈赫(飞行嘉宾)自驾到重庆武隆,在山间溪旁,他们要自己搭建灶台、自己生火、自己煮火锅的时候,当石头被烧得巨热,而把腌制好的牛肉直接放上烤制的时候,仿佛这就是人们心仪已久的生活。

    回归自然,体验原始,找到初心,或许这就是《野生厨房》的生活哲学,在这样的节目逻辑中,他们吃什么“美食”或许没那么重要,但有意义的是它能够让人们看到一种生活方式与心态,或许这也是美食题材节目更为深刻的内涵。

    腾讯B站等平台:用美食拓展更宽阔的格局

    2014年后,随着中国综艺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运作,美食类的综艺节目和纪录片似乎也得到了全面的释放。

    美食纪录片方面,当《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走红后,B站也获得了“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称号。随后B站率先布局纪录片内容,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则为其创造了纪录片最高播放记录,由此可见“美食”的巨大能量。

    而腾讯视频则在与《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BBC头部纪录片不断合作的过程中,布局着自己纪录片精品化的版图打造,于是,《风味人间》应运而生。

    加上陈晓卿现为腾讯视频的副总编辑,将负责腾讯视频旗下所有纪录片工作室的整体把控,这也可以看出腾讯视频对于纪录片板块的看重。或许,《风味人间》就是腾讯视频迈向自制纪录片探索的重要的第一步。此外,此次腾讯视频还同步上线了《风味实验室》这一综艺节目以配合《风味人间》,传播矩阵的打造足以见得腾讯视频用“美食”打开纪录片板块格局的决心与信心。

    所以,虽然中国纪录片市场化、商业化的盈利模式仍待考究,但显然用“美食”作为切入口,是相较明智的选择。至少截止到现在,《风味人间》已经引得了许多“淘宝同款”的诞生,这或许就是重要的一环。

    而在美食综艺方面,从1999年的《天天饮食》,到2009年的《爽食行天下》,再到2014后出现的《十二道锋味》《星厨驾到》《美味星婆媳》《拜托了冰箱》《吃光全宇宙》《姐姐好饿》等,可以说美食综艺已经成为各大卫视以及视频网站的重要的综艺节目类型。

    当然,爬梳美食综艺的进化路径,节目的功能早已从资讯服务转为了“美食+”的多元格局。无论是美食+访谈,美食+竞技,还是美食+游戏,或许这些美食综艺都还没能突破“美食”固有的一种范式,仍然以“烹饪”为主,直到《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慢综艺的走红,融入美食的元素,加上“生活”的概念,是的,美食综艺的内涵与能量一下子就被更大深度地释放,于是《野生厨房》应运而生,而这或许也能进一步拓宽芒果TV的自制综艺版图。

    边界逐渐模糊:美食其实也可以很高级

    如果再仔细琢磨如今的纪录片与综艺,不难发现有一种有趣的趋势:即纪录片的综艺化与综艺节目的纪实性。

    例如今年腾讯视频的《奇遇人生》,就可以看做是真人秀节目的纪实性的显著表征。无论是节目中突然走失的小象,还是春夏追逐龙卷风的诸多不可抗因素,这都使得节目颇具“真实感”,而这样的“真实感”并不等于真实,但却能够带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共情”;其实《野生厨房》也有这样一种意味。

    而纪录片的综艺化,回想以往的纪录片拍摄与剪辑,可能就是大全中近景的一种前进式的堆积,加上解说词就好了。但是发展到现在,纪录片拍摄的手法更细腻了,例如《风味人间》运用了显微镜头进行拍摄,以呈现精细的美食质感;其次就是纪录片也不再是为了真实而真实,而是学会了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真实。

    《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一家又一家的美食,而《风味人间》也沿用了这样的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譬如爷爷带着小女孩去采摘青麦的过程展现,其实就是一种故事化的表达。

    对此,陈晓卿表示:“端着纪录片的碗、看着真人秀的锅,这肯定是一件特别讨好的事情。现在的纪录片要吸引更多观众去看,靠的是对生活细节的真实捕捉,对生活里戏剧性因素的呈现,讲故事是核心,技术不是最重要的。”

    而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一边是将“真实”摆在重要位置的美食纪录片,用一帧帧高清的镜头、故事化的叙事让人嗅到综艺化的味道;另一边则是将“秀”放在显眼位置的综艺节目,用近乎纪实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

    对于美食题材节目而言,无论是纪录片亦或是真人秀,两者边界的逐渐模糊都让“美食”不再那般“肤浅”,而转向成了一个更为高级的存在,毕竟现在,美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茶米油盐酱醋茶,而成为了某种生活方式的表征,成为了某种生活哲学,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是美食的能量,当然也是纪录片亦或者是真人秀这样的媒介赋予美食的热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味”开播“野厨”上线,后舌尖时代“美食”题材的走红与泛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sq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