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噢不,转到一个西餐厅,晚上七点过。
我和W总,他是我今年见的第一个人选朋友,疫情之后。
一身西装,绅士又干练,为人感觉很敞亮。
一阵寒暄之后,我的开场问题是他何以在这么短短的几年里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哪一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在比我仅大两岁的年纪里,已经做到经营管理层,和一般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升职速度也算是极快的。
每一段都很重要,他说,我们从0分做到60分很容易,要钻研的就是如何从60分到80分,做到80分就够了。从80分到90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则太大。我相信80分哲学,这也是我给自己一直做的职业规划,做到80分后,再换个环境,从刚够得着,再做到80分,这样一路下来,成长就比别人快,我是我们公司现在最年轻做到这个职位的。
这时,电话进来,他出去接电话。不知是几分钟还是十几分钟后,他回到餐桌上,接着说:有朋友来咨询我职业规划问题时,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到总部去任职,总部机会多,一般都优先从总部调下去升职的,信任度高,做事好开展。
不过,我说,总部的话,会缺乏一线经验,未必比得上从一线一步步走上去的。
他喝了口水,说,人自身的努力毋庸置疑是重要的,但环境有时候也能占到百分之七十的重要性。一般人容易陷入线性思维,觉得要一步一步走上去,这看似是一条大家都认为行得通的路,而实际上这条路是最难行得通的。
对,像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我插话,觉得他这个视角有道理,看似一条稳妥可行的路,也有人走通过,实际上是最没有捷径、成功难度最大的路,基层,你很难接触到优秀的人或者位高权重的人,有时候一个直接领导,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轻易就能隔断了你和更上层通话的机会,在我们这个小二十号的猎头公司都是,更何况几百上千的大公司,组织更加分明。
他接着说,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能上清华北大,一些人上一般大学的原因,思考的回路不一样。
那你当时如何从60分做到80分的呢,我追问,朱朱以前也跟我分享过二八原理,本质上就是做到八成即可,产出比最大,却没有想过还有60到80分这个分界线。
我最开始的几年,没有十点之前下班的,真是要努力。当然,除了专业方面,我当时就研究,例如我这个投资岗位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得扩展人脉,找各种土地资源,那时我就建了QQ群来运营,当然现在是微信群和公号了,里面靠谱与不靠谱的当然都有。中间人多是很热络的,这几次介绍的不靠谱,保不齐总有一次是靠谱的了,这样就慢慢积累了土地方老板和项目资源等。我现在做这种事会少些了,更挑剔了。不过,当时那个积累确实受益很多。
听说他有公号,赶紧让他分享了,还没聊上两句,又出去接电话了,明天要拍地,忙得很。
趁着这间隙,我点开阅读了好多篇公众号文,有一篇挺有启发的,标题是《成长的周期:眼光长远并多些耐心》。我知道行业有周期,股市有周期,成长原来也有周期,他说出了一个我想说但没有想出来的词语,形象贴切。
“我常常说要沉住气。为什么能沉住气呢?一是相信自己的努力,二是要明白成长也是有周期的。世界常常开玩笑的地方在,付出和回报是不同步的,甚至晚好几步。世间很多努力都不能得到即时反馈,过程中沉不住气,很可能断掉了即将来到的回报。”
碍于时间和还有紧急事务的关系,我们匆匆饭别。
你喜欢读书啊,那就把你的读书公号也分享出来吧,他说。
每一次的记录,才真的把当下存为了永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