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资治通鉴】第1篇
三家分晋,历来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因为从这件事开始,周礼、秩序、尊卑、道义,已被弱肉强食取代。强者为王,弱者灭亡。
但事实上,所谓礼,是不是也是强者制定的规则呢?为了明确尊卑高下,为了维持社会阶层稳定,为了巩固已成为强者的自身地位。周朝几百年天下几乎都靠这些来维持。
但世上真的没有永恒的东西,即便周礼已经深入人心几百年。
人性也是千年不变。
三家之所以分晋,可以说是晋国领导人无德,也可以说是三家势力强大。二者同时存在,事态必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晋国领导人叫智伯,在被选为继承人之前,有人说他什么都好,除了没有仁义。
这很有可能是司马光为了论证道德与才能孰轻孰重而构建出来的。后面齐国大臣田和取代姜子牙的子孙成为新的齐国之王则没有相关的论述,不知为何。
司马光想说,智伯德不配位,有才无德,是领导人之大忌。
领导人要以德服人,要亲贤臣,远小人。
但是智伯身边的确实都是贤臣,给的意见也都很中肯,问题是智伯不听。非但不听、不警觉,还自鸣得意,以为别人都怕他。
所以我想,所谓德,是否是做人的底线呢?
智伯为什么讨人厌?他请人家吃饭,却自视高人一等,取笑侮辱别人;他觉得他想要什么别人都应该给他,于是向他的家臣们无理由索要土地;不给就用水灌人家城池。
感觉这个人是一个被宠坏的傲娇子。他可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人人都应该敬仰他、畏惧他、奉承他,岂不知人心不能用来试探,更不能用来践踏。
不管你处于什么地位,至少都应该尊重别人。虽然那个时候,没有这种必要。因为地位阶级早就划分好了。
但是,那时候笼络人心的方法却是“礼贤下士”,你高高在上,但却谦卑有礼,就能俘获人心。人,要什么?不过要一个尊重。
而且,他有个谋臣曾说(大意):不要惹恼那些小人物,就算是蚂蚁黄蜂,急起来也会伤害人类的。
这倒是个真理。俗语云: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你不仁,我自然可以不义。
不义的前提是不仁,不仁的前提是没有底线的作。结果不义有了正义的借口,不仁的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庇护。
欲让其亡,必令其狂。
骄傲狂躁,目无下尘,逼人太甚,都是自寻死路。
所以弑兄夺权的李世民会总结说:民为水,君为舟,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你说李世民是有德还是无德?
德,可得,非常德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