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严酷环境,也有着震慑心灵的绝美景色。
日光之城 — 拉萨
拉萨,我们进藏的第一站,也是逗留最久的地方。刚下飞机,高原反应尚未袭来,看着四周环绕的崇山峻岭,心情激动不已。下了机场大巴打三轮去酒店,车夫在八廓街口把我放下。平常已是路痴,在高原反应更加迟钝,背着异常沉重的行李,找了半天才找到去酒店的路……
八廓街是热闹的转经道,每天从早到晚挤满了虔诚的藏民、看热闹的游客,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藏民们口中念念有词(六字真言),转动手中的经筒,有些全副武装磕长头,顺时针绕一圈又一圈,为今生来世累积功德。八廓街也是我们每天必经之路,每次进入都要安检、查证,并且尽量避免逆行。
大昭寺不但是八廓街的中心,还被视作宇宙的中心,在藏传佛教地位超然。供奉的主圣是由文成公主带进西藏,传说释迦牟尼亲自开光的12岁等身像。每个进入大昭寺的人,无论藏民还是游客,都必看此像。大昭寺广场外密密麻麻的小摊档是游客购物集中地,总是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声音,永远热热闹闹的。
南方三佑寺在酒店附近,是一家免费小寺庙,面积不大,院子里有几排转经筒,佛堂里转经的藏民很多,同样是嘤嘤嗡嗡地念着六字真言。拉萨免费寺庙很多,找找就有。
到了西藏自然不能不提布达拉宫,在拉萨老城的几乎每个地方都能看见。布宫依山而建,位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红山脚下海拔3650米,还要再爬几百级台阶才到,真是要命啊……宫殿里面通风不良,对于缺氧的人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布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里面佛经佛塔金银财宝不少,必看历代达赖金碧辉煌的灵塔。虔诚的藏民有的跪拜,有的添香油,真的是一袋黄澄澄的酥油。
药王山旧称铁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本是连为一体的龙脉。后来为了修路中间截断,修了三座白塔安抚藏人,山上以前有藏医学院。从药王山观景台拍摄布达拉宫角度最好,50元人民币上的布宫即在此取景,总有很多人在上面拍日出、日落。布宫正对面是布达拉宫广场,可以拍摄布宫正面,还有一池水可拍正面的倒影,背面的倒影可在龙王潭拍。
布宫的背后也是一个景点——宗角禄康公园,据说是挖土建布达拉宫形成的池子名为龙王潭,潭中有座龙王庙。公园免费,庙收费。不需特别安排行程,从布宫下来就到公园。里面树木挺多,感觉舒服。
布达拉宫旁有个很大的邮局,明信片选择不少,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盖到各景点的纪念戳,所以总是围满了写明信片、盖戳的游客。
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名气远不如布宫,游客也少很多。里面的喇嘛很和善,还招待我喝甜茶和酥油茶。高原的太阳很毒辣,很刺眼,但建筑内部很昏暗,带变色眼镜彻底中伏,一进室内就成瞎子,近视的朋友建议隐形眼镜加墨镜的组合。罗布林卡最美的季节大概是夏天,到了雪顿节会有唱藏戏,热闹非凡。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也是西藏唯一一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就在罗布林卡对面,目前闭馆中,有藏区风俗、唐卡画像、佛像、藏医药、印章等各式展品。
桃花源记 — 林芝
依据出发前看的旅游书,我想象中4月的林芝,应该是个山明水秀,桃红柳绿的好地方。但实际到访以后,我深深怀疑,以前看的图片是不是都后期加工过?总觉得货不对版,并且门票贵得离谱,失望。
从拉萨到林芝,以前需要一天,现在通了高速只需5小时。天还没亮(因为经度靠西,拉萨天亮天黑都比内地晚),我们就背上行李出发了。 途中经过的第一个所谓景点,是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一般不安排参观,只在纪念碑处拍照。此处建有一个颇大的休息站,并有两条藏獒,拍照收费,求情说删掉可没有用。
林芝虽然地势较低,但从拉萨出发需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有高反的话还是当心些,可备着氧气瓶或氧气袋。山口竖着标有海拔高度的大石,一旁的牦牛雕像系着哈达,身后数不清的经幡迎风飘扬。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是无尽的白雪,高耸的群山在此成了一个个小山包。由于游人众多,地上的雪被踩成了冰,很滑,行走可要小心。
从山上下来,不久到了中流砥柱——尼洋河中一块刻有「中流砥柱」四字的大石。诡异的是,停车拍照的地点是石头背面,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也许拍不到那四字……石头本身确实很大一块,上面还依稀附着些植物,但我觉得最美的,是河水在此绕行,激起的白沫和冰蓝。
因为性价比不高,我们放弃了巴松措。在一位90年代在西藏工作的外国人笔下,巴松措是西藏最美的景色之一。
卡定沟瀑布据说盛夏时节气势磅礴,但进去后我们都大呼上当,也许4月不是时候,那小瀑布真的只有一缕,山水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虽然没有桃花,南伊沟却是林芝之行最大的亮点。从八一镇出发,沿途风光秀丽,此行所见最美的一片桃花即在此路上。林芝的大部分景点门票都很坑,南伊沟也不例外,票价是布达拉宫的两倍多。因为地处边境,翻过
山去就是喀什米尔,南伊沟只向内地居民开放,在哨站即被兵哥收下身份证。
景区里生活着一些珞巴族人,经营简朴的民宿、烧烤。在寒风中看着温暖柴火上烤着的土豆、鲜鱼、藏香猪,格外诱人。导游车司机说这都是外面吃不到的绿色食品,确实美味。除去珞巴风情,南伊沟的主要卖点是青山绿水(4月还不是看牡丹的时候),雪山、草甸、牦牛、栈道,如果再加上蓝天白云就更美了。
外号「小瑞士」的鲁朗据说有着林芝最美的景色,本是此行最期待的景点。可门票实在太贵(价格比南伊沟更高),大家都没有进去。从售票口眺望,是一大片被白雪覆盖的绿松海。
返回八一,停留色季拉山口是必须的。和米拉山口一样,色季拉山口也有标高海拔的大石和迎风飘扬的经幡。天气好时可看到「直刺蓝天的长矛」南迦巴瓦峰,但机会其实挺小,而当天多云飘雪,我们无缘得见这中国最美雪山。虽然有点小失望,但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色季拉山口的积雪比米拉山口厚多了,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有点吃力。我和糊生各种耍宝、跳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色季拉山半山腰处可俯瞰尼洋风光。高山环绕的谷底绿意盎然,房屋、梯田错落分布,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观景台处有一位藏族姑娘和一头娇小乌黑的藏香猪,有了之前拍藏獒的经验,我们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有人鼓起勇气一问,姑娘说我们藏人也不是强盗,大家才敢开拍。
途经嘎拉桃花村,就是把一小片桃花盛开的山头圈起来收门票,至此我知道对林芝的桃花不该再有期望了。林芝桃花颜色偏粉,不像广东的桃红色,倒像樱花。
高原反应那些事儿
西藏虽美,克服不了高原反应也是白搭。但不必过分担心,大部分人初到高海拔地区或轻或重都会有些不适,只要行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到达后量力而行,让身体有时间适应,一般不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大问题。行程不宜安排太紧凑,尤其是刚到达的前几天,很可能因身体状况而需要调整行程。
我们是经重庆转机飞往拉萨,一般说来海拔逐渐升高(例如坐火车进藏),相对没那么容易高反。也可飞林芝再往拉萨,但林芝机票比拉萨贵。以下分享一些亲身体验以及道听途说。
行前准备
1. 了解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和可能出现的症状。
2. 请去过西藏的朋友们提醒各种注意事项。
3. 行前两周停止运动。按书上说法,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大,反而容易引发高原反应。
4. 千万不能感冒!如果感冒就别硬上高原,否则性命堪忧。
抵达高原
抵达高原的心情是兴奋的,高原反应的来袭是缓慢的。在机场大巴上晃了一小时到市区,下车后谨记朋友们的叮咛,放…慢…脚…步…动…作…缓…慢…学…乌…龟……虽然有轻微的头晕和心跳加速,对行动基本没有影响,还硬撑着走了半小时才找到酒店。
天黑前(约7、8点)找到一家餐厅吃饭,反应开始加重,本来美味的尼泊尔套餐,吃着吃着就觉得胸闷、恶心,只能速度再放慢,吃吃停停,剩了一半。回酒店继续迷路(5年前还没用上手机导航),回到房间已筋疲力尽,吃了两颗诺迪康胶囊早早睡觉。
第二天起来基本适应,又是活蹦乱跳的了。
初到高原行动要点
1. 心情不要过于激动,动作放缓,不可像在平原一样奔跑或进行其他剧烈运动。
2. 不可洗澡洗头,以免着凉感冒。
我们是初春去,还不时下雪,夏天也许不适用。
3. 消化也耗氧,避免吃太饱加重身体负担。
4. 不要喝酒。
5. 睡觉要开窗,氧气多一点是一点。
道听途说
小范围统计,男性的高原反应普遍比女性严重些,甚至需要吸氧。所以男同胞们,真的不舒服就别逞强,安心让另一半照顾吧,大不了以后被念叨“也不想想当初高原反应是谁照顾你的!?”总比小命不保强些吧,哈哈。
离开西藏的时候,我决定十年内再次进藏,下一次,也许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