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每一种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没被满足的欲望。
我每晚陪作业,总是会上演她在哭,我在叫。发现自己的手越来越贱,总是动不动就打她。并且,美其名曰,我为什么打你?因为你不尊重我的劳动,我在给你讲题,你眼睛看向何方?我为什么打你,因为你这么简单的题一再错。我为什么打你?因为你做作业磨磨蹭蹭。。。借口,其实全是借口。
我不能明白,看了半天卡尔教育智慧的我,做笔记,反思,感悟,为什么?白天那个知道一堆育儿道理的我,到了晚上,这个歇斯底里的妈妈,依然是我。
半夜,孩子睡了,我付了29.9,听了一节父母情绪管理的课,其实,都挺无力的。道理都懂。直到听到这句话,每一种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是一颗未被满足的心,或者都有一种未被满足的欲望。我做自我剖析,我觉得我付出很多,但孩子依然一般。是一种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的巨大失落。
昨天,去跟一个之前跟我有过同样经历的一个家长聊天。我问他:“如果你付出很多,孩子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反思我自己,是不是教的方法不对?”
他还跟我说:“不要100分。低年级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相信孩子自己会努力就行。下力培养的应该是孩子的情商。”想着也是,小学时候那些特别好的孩子,初中高中基本就不行了。我这样的学渣,反而因为培养出了对知识的好奇,一路逆袭,最后考上南京大学。
的确,揍孩子,孩子会怕你,那么写作业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放在如何避免被揍,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孩子就是这样,今天,这个题目不会,但是明天,后天可能就会了。要给他时间。
放下对成绩的焦虑,不要100,要的是每一题认真对待。分数会变,我们的心情不该被分数所左右。
孩子的成长需要试错,让孩子自己觉察到错误,这个过程肯定很不愉快,甚至会有一些不好的后果,但是只要在承受范围内,还是应该去做。我们当家长的,太害怕孩子犯错误了。但是学习,成长,从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本来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从这个过程中吸取的教训,增长的经验,绝对不是家长的语言所能取代的。去他的完美主义。
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的,绝对就是闭嘴,再难受都要忍住。告诉自己“太好了,孩子又能学到点什么了!”曾经看过一个案例,讲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非常粗心,去野营,自信满满说,自己什么都带好了。家长忍住,没告诉他需要带电筒,需要带毯子。结果,孩子去了五天,感受不便。自己说,以后一定什么都要带齐活。这种认识,一定是深入骨髓的。我试过很多次,因为孩子的疏忽,忘记带这带那,我埋怨她。她的唯一感受只有,妈妈又在骂人了!
给她机会尝试错误,吞咽苦果。家长在旁边,告诉自己,太好了!她又能有长进了!
11月份,我给自己的修炼目标是,绝对不再打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