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需要,我们每天要打N次电话。电话的内容无关紧要,更多的意义是例行公事。
上午9:18,我拨通了某个汇报电话,报告一下自己所在的位置,还有工作内容等。
因为经常汇报,所以我的语速比较流利。然而,对方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应答,随机挂断了电话。
我打电话习惯以“你好!”开头,并且希望对方也是这样对待自己。不过,如果对方忘记说“你好!”,我也能够接受。
像今天这样,对方从头到尾都没有讲话然后就挂断电话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虽说是例行公事,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我再次拨通这个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位?”
对方没有应答,我有点生气了。
“你怎么接电话,连一个字都不说?”
“怎么啦?”
“接电话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啊?”
“我要向上反映的。”
“你快去反映吧!”
这一回,对方讲话了。
事后,我确实反映了今天通话的过程。部门冒号表示一定要查出接线员是谁,并及时整改。
实话说,我当时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宝书记见我比较生气,忙问缘由。我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给他听,他劝我别把她(接线员)放回事。
同事大于说,他平时汇报时也经常遇到这样不礼貌的情况。事后想想,自己不想和她们一般见识。
接线员的素质就在那儿,平时基层的工友们都有反映。
事后,我也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其实,平时也遇到过类似的不冷不热的情况,我都能忍住了。
为什么今天没忍住?首先要内省。当受到不礼貌或者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也许接线员身体不佳,心情不好。
其次,我今天后来回拨电话时,明显带着情绪而来。当电话上升到“礼仪”高度时,似乎自己已经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加之,后来挑明“要向上反映”,这也有点挑衅的意味。
再说说宝书记的规劝方法,那就是转移注意力,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大于则是采用了共情的方法。先说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景,自己也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发作,而是采取了类似于“精神胜利法”,“我大小还是一个冒号,怎么能跟她们一般见识?”
我听了宝书记的话,首先感到自责,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神经敏了。其次,“别把她当回事”这一句话,让我更受启发。
我们之所以这样生气,是不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呢?
如果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别说别人接电话没有礼仪,就是当面冒犯了你,你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想出更好的应对措施。
有些时候,我们教训了别人,自己心里未必感受。今天一整天,我都陷在这件小事里。后悔,自责,还有情绪莫名地低落。
就连事情发生后,我该不该写出来,都曾纠结过。最终还是决定倾吐出来,这才感觉心里舒坦些。
网友评论